鲁襄公三十年_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原文译文

副标题: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原文译文

时间:2022-03-05 06:1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莲颇来聘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


  襄公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


  天王杀其弟年夫。


  王子瑕奔晋。


  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宋灾,伯姬卒焉。其称溢何?贤也。何贤尔?宋灾,伯姬存焉。有司复曰:“火至矣,请出。”伯姬曰:“不可。吾闻之也。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


  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良霄。冬,十月,葬蔡景公。贼未讨,何以书葬?君子辞也。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掷娄人、滕人、薛人、祀人、小邾娄人会于擅渊。宋灾故。宋灾故者何?诸侯会于擅渊,凡为宋灾故也。会未有言其所为者,此言所为何?录伯姬也。诸侯相聚,而更宋之所丧,曰:“死者不可复生,尔财复矣。”此大事也,曷为使微者?卿也。卿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卿不得忧诸侯也。


  【译文】


  鲁襄公三十年,春季,周历正月,楚共王派遣令尹莲颇来鲁国访问。


  夏季,四月,蔡国世子般弑杀他的国君固。


  五月,甲午这天,宋国发生火灾,伯姬被火烧死了。周景王杀了他的弟弟年夫。


  周大夫王子瑕逃亡到晋国。


  秋季,七月,鲁国大夫叔弓到宋国去。安葬了宋共姬。鲁国以外的国君夫人是不记载葬礼的,这里为什么记载呢?因为怜悯她。为什么怜悯她呢?因为宋国发生火灾,伯姬被烧死了。这里称伯姬的溢号是什么意思呢?是认为她贤良。她怎样贤良呢?宋国宫室发生火灾时,伯姬就在里面,当时有关官员向她报告,说:“大火已经烧到这里了,请夫人赶快出去。”伯姬说:“不行。我听说,妇女如果晚上有事出门,没有见到师父和保姆是不能离开寝宫的。现在师父已经到了,保姆还没有到呢。”大火很快烧到她,她因此死了。


  郑国大夫良霄逃亡到许国。后来又从许国进入郑国。郑国人杀死了良霄。


  冬季,十月,安葬蔡景公。弑杀景公的贼人还没有讨伐,为什么就记载葬礼呢?这是君子为中原各国避讳的说法。晋国人、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人、曹国人、苔国人、邾娄国人、滕国人、薛国人、祀国人、小邾娄国人在遭渊这个地方聚会。“宋灾故”。“宋灾故”是什么意思?诸侯在遭渊这个地方聚会,就是因为宋国发生火灾的缘故。《春秋》记载诸侯会晤从来不说会晤是为了什么事的,这里说诸侯会晤是为了什么事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记载伯姬。在这次会上,诸侯相互聚敛财物,准备归还被他们掠走的宋国的东西。还对宋国人说:“死的人已经不能再活,但是你们宋国损失的财物又回来了。”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为什么各国派一些地位低下的人来研究呢?其实他们都是卿大夫。既然是卿大夫,那么为什么称“人”呢?为了贬低他们。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呢?卿大夫没有资格为别国诸侯的事务担忧。


  扩展阅读:《公羊传》名句


  一、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孔子作《春秋》,就是为了扭转乱世,是使社会、政治回归正道,从这方面的功能看,没有哪本书比《春秋》更合适了。


  二、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隐贤而桓贱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点评:按《春秋》的写作原则,鲁国大的恶事,是应该避讳的,为什么这里又明确标注出来了呢?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各个时代说法也都有所不同。既然这么久远了,为什么还要为隐公避讳呢?因为作者认为隐公比较贤良,而桓公比较卑贱低劣。


  三、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点评:《公羊传》就是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一部注解。什么是“元年”?就是君主摄政的第一年。什么是“春”呢?就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谁?就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呢?因为正月这个历法,就是周文王制定的。“王正月”这三个字,更是为了表示重视周朝的统一大业。


  四、《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公羊传.隐公十年》


  点评:《春秋》这部书主要是记载鲁国的历史,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有大的恶事就记载,小的恶事就不记了;对于鲁国来说,大的恶事就要避讳,小的恶事就可以记下来。


  五、《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


  点评:这是介绍《春秋》的写作原则。如果君主被人杀了,而弑君的坏人没有被讨伐,那就不用记载葬礼了,因为不能为国君报仇的臣子,就算不上臣子,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了,这个葬礼也就不作数了。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原文译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P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