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曰:“我乃知之矣。”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恒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词,则丘有罪焉耳。”
三月,壬申,郑伯嘉卒。
夏,宋公使华定来聘。
公如晋,至河乃复。
五月,葬郑简公。
楚杀其大夫成然。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整出奔晋。
楚子伐徐。
晋伐鲜虞。
【译文】
鲁昭公十二年,春季,齐国大夫高偃率领军队护送燕伯到阳这个地方。“纳北燕伯于阳”的“伯于阳”是什么人?是齐国的公子阳生。孔子说:“我那个时候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他身边的人就说:“您如果已经知道有错了,为什么不改正呢?”孔子说:“对你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该怎么解释呢?《春秋》是一部信史,在遵守尊卑秩序方面,只有齐桓公、晋文公这些霸主主持的盟会能够以德的优劣、国家的大小来排列次序;不是齐桓公、晋文公他们主持的盟会,就只能按照主持盟会者的意志来办,即使不遵守尊卑等级秩序,也不更改;如果在褒贬诸侯时,用词方面有错误,就是我孔丘的罪过。”
三月,壬申这天,郑伯嘉死了。
夏季,宋元公派遣大夫华定来鲁国访问。
鲁昭公到晋国去,到达黄河边上就返回来了。
五月,安葬郑简公。
楚国杀了它的大夫成然。
秋季,七月。
冬季,十月,鲁国的公子整逃亡到齐国。
楚灵王出兵攻打徐国。
晋国出兵攻打鲜虞国。
扩展阅读:《公羊传》理论特色
《春秋公羊传》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主要有三项:
1、政治性。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
2、变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说”历史哲学理论体系。《公羊传》讲“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是其雏形。董仲舒加以发挥,划分春秋十二公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表明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不是铁板一块,或凝固不变,而是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3、《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所传闻世”是“据乱世”,“内其国外其夏”;“所闻世”是“升平世”,“内诸夏外夷狄”;“所见世”是“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按照今文公羊家的阐发,《春秋》之“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张三世”。即孔子将春秋242年的历史,划分成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今文家的这种认识有两点值得注意:
1、他们所“描述”的历史运动,并不符合史实但却符合“理想”。从春秋“本然”的历史来看,“三世说”的诬妄显而易见。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即指出:“此三世之说殊难稽信也。事实上春秋时愈降则愈不太平,政乱民苦无可告诉,可谓太平乎?”
至少从汉代起,今文公羊家已经对于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探讨。根据公羊家的论述,人类历史的演进,从“据乱世”进入相对平和稳定的“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一条“理想”的社会发展轨辙。在这套理论中,蕴涵着“历史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样一种可贵的思想胚芽。
2、“三世说”在本质的规定性上是循环论的。但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环范围内,又存在着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序列,因而也就是一个“进化”的序列。何休注《公羊传》,更糅合了《礼记·礼运》关于大同、小康的描绘,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的“三世说”历史哲学,论证历史是进化的,变易和变革是历史的普遍法则。
何休注《春秋公羊传》时的进一步发挥:所见者,谓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於所传闻之世,见治起於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於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於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祢。(《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隐公元年》)
照何休的解释,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经过了所传闻的衰乱世、所闻的升平世和所见的太平世这样三个阶段。而所以会是三个阶段者,盖由于“礼”是尚三的等等。这是何休的历史进化论,公羊传本身并没有这么多意思。自东汉以后,封建社会结构趋于稳定,主张“尊古”的古文经学更适于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取代了主张“改制”、“变易”的今文学说的尊崇地位。今文公羊学说从此消沉一千余年,迄清中叶方被重新提起。
扩展阅读:《公羊传》名言
一,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春秋时期,因宋国杀了楚国使臣,楚庄王就出兵攻打宋国,将宋国团团围住。围困日久,城内粮草断绝,只能以人肉为食。百姓不忍心杀食自己的孩子,就彼此交换孩子,杀了作为食物,再把解剖后的尸骸当柴禾烧了来做饭。这句话后来经常用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二,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君子在见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即使对方是敌人,也会表示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无私的帮助,这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赏赐,也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的本性;而小人看到别人有难的时候,反而会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三,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公羊传.僖公十年》
点评:怎样才算有信呢?这是周朝时期,晋国大夫荀息在晋献公临死前说的话。他说,假如死去的人又活过来,而他生前所嘱托的人,一直还在坚守,一点都没有惭愧的地方,这就叫做“信”了。
四,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公羊传.恒公十一年》
点评:为了保存自己而杀害别人,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这是自私自利,也是根深蒂固的人性之一,在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都会选择牺牲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子女、亲人,以求保存自己,虽然很令人悲观,但也很现实,不然也就不会有“易子而食”的故事发生了。
五,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隐公七年》
点评:这是《春秋》的写作笔法,《春秋》对尊贵的和卑贱的可以用同一个称号,不加区别;对美好的和丑恶的,也可以不加区别地用同一种文辞,表面看起来用词一样,但内里含义却是不同的,这就是微言大义。
正在阅读:
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原文译文02-24
诗词鉴赏: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08-01
苹果 Lightning to 3.5 mm 转接头效果怎么样?06-02
公羊传:《成公八年》原文译文03-10
初中以今年春天我很幸福为题的作文10-15
我的乐园爷爷的菜地作文400字05-23
我的好朋友作文500字左右七年级:我的好朋友八年级作文500字11-16
吉林辽源2021年4月自考时间:4月10日-11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