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中考语文,2018中考语文备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6-10】

副标题:2018中考语文备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6-10】

时间:2024-05-15 00:0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文章;冷静细心,发挥如鱼得水;心想事成,努力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 《2018中考语文备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6-10】》供您查阅。




【第一篇: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
  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9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一、1.看2.尽3.倚仗4.骄傲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

【第二篇: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140、勤训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2.B、D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第三篇: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ng):大坛子。②鞫(j):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
  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译文和答案】
  100.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2.应当3.拿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四篇: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积薪暗记。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唐国史补》)
  [注释]①王积薪:唐朝围棋手。②逆旅:旅店。③媪:老妇人。④妇:指媳妇。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的围棋手。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
  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
  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49、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
  49.王积薪闻棋
  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3.唐朝时下围棋极普遍,水平极高。

【第五篇: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注释】
  ①元丰:宋神宗年号。②俚俗:民间。③粗:大概。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⑤杪(miǎo):树梢。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
  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慕(2)绝(3)终(4)中
  2.翻译
  (1)昼夜苦之。
  (2)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
  1.(1)爱慕、羡慕(2)断、切断、断绝(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2018中考语文备考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6-10】.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9m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