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 庄公十年-公羊传:《昭公十三年》原文译文

副标题:公羊传:《昭公十三年》原文译文

时间:2022-02-24 18:57:0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公羊传:《昭公十三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此弑其君,其言归何?归无恶于弑立也。归无恶于弑立者何?灵王为无道,作乾溪之台,三年不成,楚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然后令于乾溪之役,曰:“比已立矣,后归者不得复其田里。”众罢而去之。灵王经而死。


  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比已立矣,其称公子何?其意不当也。其意不当,则曷为加弑焉尔?比之义宜乎效死不立。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弑何?言将自是为君也。


  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平丘。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


  晋人执季孙隐如以归。


  公至自会。


  公不与盟者何?公不见与盟也。公不见与盟,大夫执,何以致会?不耻也。曷为不耻?诸侯遂乱,反陈蔡,君子耻不与焉。


  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此皆灭国也,其言归何?不与诸侯专封也。


  冬,十月,葬蔡灵公。


  公如晋。至河乃复。


  吴灭州来。


  【译文】


  鲁昭公十三年,春季,鲁国大夫叔弓率领军队包围了费这个地方。


  夏季,四月,楚国的公子比从晋国“归”到楚国。在乾溪这个地方弑杀了他的国君虔。这是就杀他的国君的坏人,说他“归”是什么意思?公子比的回国以及弑杀国君并被立为国君都是没有罪恶的。为什么公子比的回国以及弑杀国君并被立为国君都是没有罪恶的呢?因为楚灵王作为国君没有道义,修筑乾溪这个地方的台,三年也没有筑成。楚国的公子弃疾逼迫公子比,并把他立为国君。然后对在乾溪这个地方服劳役的人命令,说:“公子比已经立为国君了,后回家的人,不能恢复他的田地和住处。众人一听立即停了工,并赶紧离开了乾溪。楚灵王见众叛亲离就自缢而死。


  不久,楚国的公子弃疾弑杀了公子比。公子比已经立为国君了,为什么还称他为公子呢?因为公子比的内心并不愿当国君。既然公子比的内心并不愿当国君,那么为什么把弑杀国君的罪名加在他身上呢?从道义上讲,公子比应该誓死不当国君。大夫之间相互杀害应该称“人”,这里为什么写出两人的名字,并用“弑”这个词呢?是说公子弃疾从这以后就做国君了。


  秋季,鲁昭公在平丘这个地方与刘献公、晋昭公、齐景公、宋平公、卫灵公、郑定公、曹武公、莒著丘公、邾庄公、滕子、薛伯、杞平公、小邾娄子会晤。


  八月,甲戌这天,诸侯在平丘这个地方一起盟誓。鲁昭公没有参加盟誓。


  晋国人拘捕了鲁国大夫季孙隐如,并把他带回国去。


  鲁昭公从诸侯盟会的地方回来。


  鲁昭公没有参加盟誓是为什么?是鲁昭公不被允许参加盟誓。鲁昭公不被允许参加盟誓,鲁国大夫又被拘捕,为什么还记载鲁昭公从诸侯盟会的地方回来呢?因为不把这些当作耻辱的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当作耻辱的事情呢?因为诸侯们放任楚国的混乱,征讨公子弃疾的军队也因听从陈侯蔡侯的话而返回来,所以君子不把没有参加盟誓作为耻辱。


  蔡侯庐回到蔡国。


  陈侯吴回到陈国。这两个都是已经灭亡的国家,这里说蔡侯陈侯回到他们国家是什么意思?因为不赞成诸侯自作主张地封给别人土地。


  冬季,十月,安葬蔡灵公。


  这个月,鲁昭公到晋国去,到达黄河岸边就返回来了。吴国灭亡了州来。



  扩展阅读:《公羊传》流传情况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


  《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汉初传《公羊》有三家,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说:“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在这三家中,尽管董仲舒是佼佼者,即他对《公羊》的阐发比胡毋生与公孙弘深刻,但始终只是《公羊学》中的一派,并非是《公羊》学的宗师。特别是,东汉《公羊》学的代表何休,在其名着《公羊解诂》中,明确胡毋生是《公羊》宗师,而一个字都未提及董仲舒。


  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同业《公羊春秋》(也有学者认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书称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齐学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才取得汉武帝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胡母生弟子众多,有名的除公孙弘外,还有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的何休、唐代的徐彦、清代中后期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直到近代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


  1995年,蒋庆出版《公羊学引论》一书,为当代公羊学重兴之滥觞。



  扩展阅读:《公羊传》名言


  一、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点评:孔子作《春秋》,就是为了扭转乱世,是使社会、政治回归正道,从这方面的功能看,没有哪本书比《春秋》更合适了。


  二、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隐贤而桓贱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点评:按《春秋》的写作原则,鲁国大的恶事,是应该避讳的,为什么这里又明确标注出来了呢?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各个时代说法也都有所不同。既然这么久远了,为什么还要为隐公避讳呢?因为作者认为隐公比较贤良,而桓公比较卑贱低劣。


  三、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点评:《公羊传》就是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一部注解。什么是“元年”?就是君主摄政的第一年。什么是“春”呢?就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谁?就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呢?因为正月这个历法,就是周文王制定的。“王正月”这三个字,更是为了表示重视周朝的统一大业。


  四、《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公羊传.隐公十年》


  点评:《春秋》这部书主要是记载鲁国的历史,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有大的恶事就记载,小的恶事就不记了;对于鲁国来说,大的恶事就要避讳,小的恶事就可以记下来。


  五、《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公羊传.隐公十一年》


  点评:这是介绍《春秋》的写作原则。如果君主被人杀了,而弑君的坏人没有被讨伐,那就不用记载葬礼了,因为不能为国君报仇的臣子,就算不上臣子,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了,这个葬礼也就不作数了。


公羊传:《昭公十三年》原文译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a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