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课 宋明理学.doc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要求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特点,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辩证分析,学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 一、 宋明理学 1、 背景 2、 产生 (1) 主要内容 (2) 代表人物 (3) 确立统治地位 3、 发展 (1) 陆九渊 (2) 王守仁 4、 影响 (1) 积极 (2) 消极 重点难点解析 1、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广义上的理学,其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1)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弱。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弱;(2)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3)在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调和之风渐盛。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但又试图重新确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理学。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1)相同之处: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源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心”;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2)相异之处:在程朱理学看来,掌握世界应该由己到人,从内向外看;而陆王心学主张“心即是宇宙”,主张回归内心,从外向内看;因而程朱理学主张认识世界“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他们的研究路径也就自然不同。 例题 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完全否定 B主要区别在于对“理”的认识和求“理”的方法不同 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两者注重气节,讲求自我克制的思想值得肯定 答案 A 规律方法总结 陆王心学是程朱理学的一个派别,本质上是一致的。 高考典题 例一 (2002·新课程·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理”视作宇宙万物的本源。他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里的“天理”,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请回答1-2题。 1、这种局面形成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三教并立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①儒学受到严重挑战②理学形成③儒、道、佛互相融和④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理学是宋代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回答3-6题。 3、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4、理学家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 5、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6、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请回答7-8题。 7、陆九渊与朱熹思想的根本区别是 A求“理”的方法不同 B对“理”的认识不同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义利观的不同 8、王守仁的思想与下列思想家的思想具有一致性的是 ①孟子②荀子③陆九渊④朱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宗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的危机 10、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它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二、 非选择题 11、关于程颐,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程门立雪”,以下就是《二程语录》中对这个典故的记载: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以上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程门立雪”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12、孔孟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是怎样变化的?西汉和宋明时期(宋明是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bc7e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