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一)》教材解析 《牛郎织女》是一篇口耳相传、流传久远的民间经典爱情故事,由叶圣陶先生整理而成。它以曲折生动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善良美好的情感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为这个故事很长,所以编排成了《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两篇课文。本文是前半部分,一共21个自然段,讲述了牛郎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受兄嫂虐待最终被赶走后,得到老牛的指点同织女结为夫妻的故事。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写了牛郎和牛的相处。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和破车,便把他赶出了家门。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至第13自然段),老牛开口说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至第21自然段),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故事通俗易懂,不用在品词析句上多下功夫,但应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并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将学生置于“讲述者”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学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感悟、熏陶直至喜爱上民间故事,同时,实现传统民间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传承。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12个,会写14个。这些字中,“恳、罕”是前鼻音,“嫂、梭”是平舌音,“狱”需要提醒学生整体认读音节。“落”是多音字,要学会据义定音。要求会写的字中,“爹、罕、妻、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嫂”的右半部分注意笔顺,第三笔为短横,“2.练习朗读。 民间故事的教学,是文体意识的教学,而不是真正文体教学。我们可以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口语化的朴素的语言,比如“一来是牛跟他很亲密;二来呢……”这样拉家常式的语言,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老牛说话的语气,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在这浅近的口语阅读中习得言语表达能力,感受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1 / 2 ”中间一竖上下出头。 3.练习复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有讲故事的要求与方法,例如“模仿人物口吻”“模仿表情动作”“添油加醋”等,因此也可以渗透在具体语段的复述学习中,可以在整体感知时指导简单复述,在具体语段中指导生动复述,借助文中情节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复述,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时间顺序,按照时间提示进行完整复述。课文第18自然段间接转述了织女对牛郎的话,可以在感受织女勤劳辛苦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织女的身份直接讲述这番话,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让复述能力在练中养成。 4.培养想象。 民间故事隐藏着虚化夸张的语言和曲折离奇的情节,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人物、情节、语言中感受民间故事神奇的幻想,如文中老牛能说话,牛郎与老牛之间的默契,天上有仙女与王母等,想象神奇瑰丽。同时,文中也有不少想象的空间。如课后的习题练习2:“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a05f00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