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展现学生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道德品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通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将真情实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写作习惯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能流于形式,要为学生精心创设环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想要积极地加入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之所以较为困难,是因为学生并未产生想书写作文的冲动和兴趣,还有就是学生认为并没有什么可表达的内容。因此,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尤为重要。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可以让学生将写作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将写作重新回到学生自己有趣的生活和活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寻找写作的素材,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自己的真实体会和相关的写作材料后,学生会从“要我学习”的心理状态转化为“我要学习”的积极心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前的指导,让学生对于自己想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尽量避免为学生规定作文的命题,这样会限制小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最具个性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表达习惯,这关系到学生用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眼中的实际生活表达出来。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若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束缚较大,会产生学生语言匮乏、内容单一、思想僵化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写日记和小作文的习惯。教师坚持修改学生的文章,将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文章,学生会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中强化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将教材与生活进行联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让学生有表达的话可以说,有事件可以叙述,有自己的感情可以抒发,通过学生的作文反映真实生活,表露学生真正的情感体会。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将生活中感人的瞬间、有趣的事件等通过文字进行表述,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懂得用笔描绘真实的生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开展自己的主动发现和探究。真实深刻的情感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真实感受就是写作的重要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会,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充分释放学生自己的内心情感。 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在上完本节课后,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作业,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通过真实的生活以及学生亲身的体会,学生会将真实的、充满感激与爱的情感通过文章表述出来。只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知的情感才是最为真实的,同时也是最为感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作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将学生真切的情感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要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真话和真情,即使是一些不积极的思想,或是不规范的文字,教师在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后,也要对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作文的形式书写下来。 2.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写作过程 仿指的是让小学生依据范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模仿优秀文章是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创指的是带有创造性因素的独立创作。学生的创指的并不是文学上的创作,而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自我创造,将自身的写作水平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文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要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綜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创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0f0e00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