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抒怀》、《客至》 教学目标 : 1. 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 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 . 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诗要从“头”开始, 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 文本研读 1. 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 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 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东下, 经嘉州(乐山) 、戎州(宜宾) 、渝州(重 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 53 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 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 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 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 漫漫的长夜。 ( 凄冷 )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雄浑阔大 )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 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 写哀情的手法。 3. 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是什么呢 ?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 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 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 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 孤寂的根本原因。 , 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 “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 的原因这是采用了以乐景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 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 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 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 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 我们知道, 成都郊外 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 所。在这里, 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 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 《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五. 课堂拓展 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提示:比 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 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 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 南舍北皆春水” ,把绿水缭绕、 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 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 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 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 于单调么! 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 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 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 活实感。 上句说,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 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 一向紧闭的家门, 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 佳客临门, 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 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 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 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 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 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 作者延客就餐、 频频劝饮的情景, 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 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 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 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 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 显然露而无味, 然而诗人 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 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 回路转,别开境界。 ⑶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 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 “宾是贵 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 《客至》一诗中 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 《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 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 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 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重严肃中带有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 以用“客”“宾”分别为题。 六. 课时小结 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这是他 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中计算出来的: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路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 便向疾趋入内,单辞扣内子: “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可作三 日供也,不亦快哉! 七. 布置作业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这首诗写在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历五年( 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注:此诗作于天宝七载( 748),时杜甫 37 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 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 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 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倾吐了仕途失意、 生活潦倒 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去秦:离开长安。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 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结合注释、背景说说这四首诗歌中的鸥的形象的区别,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770)春淹留潭州的时候,表现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af3a6b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