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概述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 一个协作的系统, 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 这种 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伯雷托( 1848~1923)和 20 世 纪 20 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 特·巴纳德。 1938 年,他发表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对 组织和管理理论的—系列基本问题都提出了与传统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 观点。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 的问题。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 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 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 二、主要观点 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 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 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二、权利接受理论。巴纳德认为,权利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行政授予,而是 要看下级是否接受。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如果命令不被服从 ,权限也就不存在了。 三、诱因和贡献平衡论。如果要求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那么组织必须对他 们提供适当的刺激以满足其个人的需要。 巴纳德提出“诱因”方案, 而“诱因” 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 出他们的贡献。诱因不仅包括物质因素(金钱等) ,还包括社会因素(威望、权 利、参与管理等) 只有使诱因和贡献取得的某种程度的平衡, 才能使组织中的成 员有必要的合作意愿, 组织的目标才能实现。 因此, 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是组织生 存和发展的条件。 四、信息交流原则。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即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 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巴纳德列出了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①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 ②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线路; ③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 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 ④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 ⑤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⑥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 ⑦每一信息沟通都必须具有权威性。 五、非正式组织的职能。 非正式组织相对于正式组织在某些方面有更积极的 的作用。如,一些不便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团结; 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尊心,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 六、经理人员的职能。 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 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作为相互 联系的中心, 并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 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 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 3 项: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 沟通系统,巴纳德认为, 组织活动的复杂性亦即协调不同成员劳动的重要性, 决 定了有必要建立一个正式信息沟通系统,即经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组织,这项 工作包括: 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务, 以及找到适合的人担任这一职务。 ②从 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包括:招募和选聘能够提供适合服务的工 作人员,维持组织的诱因,以保证协作系统的生命力。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 三、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认为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互相冲 突的力量,因此要找出一种恰当的平衡, 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 从而避免极端化。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 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 当的平衡。他在《管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框架,即组织理论是以系 统观念为依据的, 他把组织看成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 认为组织中的所有人员都 是寻求取得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的系统,他们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 不断地使整个系统得以保持平衡。 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较早的一个管理 理论学派,其它的一些管理理论学派都和它有着深刻的联系。 (一)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的特点: 1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 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从这一点来看,阐述管理人员职能 的管理理论同组织理论极为相近。 2 、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组织的本质 (组织中人的行为) 进行描述 性的分析。对此有的管理学者认为,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技术性的 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规范性的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③ 描述性的管理理论,如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管理理论。 3 、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组织中人 的行为可以看成是由决策和作业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管理看重的是作业部分, 阐明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的各种原理和技术。 社会系统理论则着重研究 组织决策过程, 这一特点,到社会系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那里表 现得更为明显。 四、巴纳德管理思想的基础 巴纳德学说,是以对职工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区别和联系为基础的,巴 纳德认为, 每一个职工是一个独立的个人, 每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和了解周 围的事物, 但他往往并未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过程、 自己的价值观或行动。 个 人往往并不真正地了解自己, 他的行动往往受到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个人需要和 情感的影响, 他往往趋向于为自己的行为辨解, 自圆其说, 而并不是合乎理性的 行动。他倾向于依据自己的直觉、预感和经验来行事。所以,总的来说个人的行 为和思想往往是主观的、受感情影响的、非逻辑的、下意识的。巴纳德认为在一 个组织中,个人的行为和要求与正式组织对其行为要求之间是有区别的: 个人 正式组织 非逻辑的思维过程 逻辑的思维过程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反应式行为 自由意志 决策式行为 决定论 效力效率原则 道义上的责任 以协议同意为依原则 法律上据的权威、主观地解释 以等级地位为依据的责任 的权威、客观地解释 种秩序 巴纳德还对效率和效力作了一些种秩序 分析,这种分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认为: 当职工个人目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 需要用‘效率和效力'这两条原则 来解决。 当正式组织运行正常而取得成功时, 它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这个正式组 织是有效力的。如果这个组织运行不正常而没有实现目标,他就是没有效力的, 这个组织将崩溃瓦解。 所以组织的效力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 至于组织的效率 则指组织中的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 组织成度, 如果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不 能实现,人们就会认为这个组织是没有效率的, 他们就不会支持甚至退出这个组 织。所以归根到底, 一个组织的效率的尺度就是它的生存能力, 即它继续为其成 员提供使他们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诱导, 以获得集体民主得以实现的能力。 如 果一个组织是无效率的, 它就不可能是有效力的, 因而也就不可能存在。 西方学 者认为巴纳德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连接起来了, 这个论点是管理思想 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 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c4ccaa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