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平果县第一小学 唐凤兰 【内容摘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应用到音乐课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还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乐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课上,恰当介入经典就能形象地表现音乐,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身心健康 兴趣 感受能力 难度 情感 【正文】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倡导诵读传统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而音乐则是人类共有的语言,真正走进心灵的是音乐,这是无可否认的。我们通常认为:音乐代表的是文化,但是也不尽然,音乐更多地代表着精神和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动。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儿童的文化积累,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效果,研究音乐与经典诵读如何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典融入音乐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吟诵歌唱唐诗宋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教学实践证明,把唐诗宋词谱以优美的旋律,让儿童歌唱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和延长对古诗词的记忆,让儿童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喜爱读诗和唱诗,令学习效率大增,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语言文字记忆在左脑,音乐记忆在右脑。我们每天左脑接受的新的语言文字信息量太大,这些干扰促成了语言文字记忆信息的迅速遗忘;而我们每天接受的新的音乐信息却很少,所以,右脑中的音乐记忆不易遗忘。 2、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使孩子们的记忆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经典融入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现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体制,使孩子们得到训练、开发更多的是左脑,他们很少获得训练、开发右脑的机会。但是,右脑的记忆能力与运转速度要远远超过左脑:左脑记忆是通过语言词汇一个一个地处理信息,速度相当慢。而右脑记忆则是通过将看到、听到的事物图形化处理后全方位地记忆,速度快得多。 3、孩子们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并且更富有创造力 :这些短小精悍的百首唐诗,虽每首只有几十个字,但人文容量却是巨大的。这些内容被广泛储存在大脑的各个神经元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孩子们在唐诗演唱过程中,不仅联系左、右脑的胼胝体中的连合纤维得到了锻炼与活化,而且联系大脑皮层中各个神经元间的大量突触也得到了锻炼与活化。 二、利用音乐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以情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美动听的音乐总是能激起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如果能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悠悠的乐曲声中投入地诵读,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增加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更加深切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经典音乐作品是情感传播的途径,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黄河大合唱》中那悲壮浓郁又鼓舞人心的爱国情,《白毛女》中那催人泪下的父女情,《静夜思》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还有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音乐作品《命运》;宁静柔和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欢娱优美的音乐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委婉细腻的音乐作品《鳟鱼》等。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每天不同内容的诵读,都有不同的音乐与之相配,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这样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三、经典音乐配乐诵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绝对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而是给予学生音乐的启蒙教育的,那么,音乐家由谁来培育?学生音乐学习的归宿在哪?我们是满足于学生的唱唱跳跳,调节学习气氛,还是立足于让学生生成艺术的品位,成就艺术的深厚积淀?当学生都会哼《大长今》《披着羊皮的狼》,而不知《将军令》《流水》为何物时,可以说,音乐教学正在失去它的作用,已经被学生所抛弃。音乐理应带给学生古典的气质与艺术的情怀,给予学生最真实的天真和自由,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积淀。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经典作品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经典作品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四、音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效果。 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部署,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此举标志着全国各地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迈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音乐可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例如,在传统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多次分声部指导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则往往只顾及单个声部而忽略整体和声感,各声部喊唱,或低声部跟唱高声部旋律。教师可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二声部合唱的效果来突破这一难点。根据音色不同,也可以模仿经典作品选取不同动物来表现不同的演唱效果,高声部选用清脆的小鸟叫声,低声部则用低沉的老牛叫声,让学生通过对小鸟的歌声和老牛的叫声来理解高、低声部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从而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形象地感知高、低声部的特点,并对合唱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对于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由不同音乐要素构成的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情绪以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bad2ddad51f01dc281f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