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朗读“三文三答”,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阳城五中 刘芳萍 文言文背诵是教学上的老大难,学生背一篇文言文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针对这一难题,我在教学《曹刿论战》时,尝试从朗读入手,以兴趣促进背诵。 文章第一段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个“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语言十分简介,人物的对话没有写明具体表情,只是“公曰”、“对曰”,交代了说话人而已。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及表情需要我们体会上下文语境才知道。我让大家不妨合理想象,加上表情。这样做既有利于背诵,也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时注意人物描写具体生动地表达。 要让学生加好表情描写,自己首先要想好如何加好。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先研透教材。因此,备课时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地研读,在文章中做出了相应的批注。 “何以战?”——曹刿是个有才之人,和鲁庄公说话,他肯定是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注意把握说话的语气语调。微笑吗?不,他们讨论的是打仗的大事,微笑不好,不够严肃,这里应该是严肃的表情,慎重尊重,又有商榷的口气。这样既体现对战事的关切,注意自己的身份。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鲁庄公自信满满,随口而应。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早就成竹在胸,究竟什么是关键条件,他心知肚明,他慢慢地摇摇头,表示否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鲁庄公对答如流,如数家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侧耳倾听,声色凝重,听罢,依然摇头,他可能还说了:“这也不是作战重要的条件啊,能说说你对百姓都做了哪些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低头沉思了片刻,还有什么呢?他突然像有了重大的发现,怎么把最重要条件忘了,他觉得他有更大气一点的公平意识,处理一切案件都很慎而又慎,真正考察事件真伪,弄清实际情况,绝不徇私情,真正从百姓利益出发,取信于民„„他抬起头凝神远望,仿佛忆起自己焚膏继晷,夙夜在公处理案件的情景。他深情款款地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话,真是此语既出,如闻天籁!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直起身来,深深地向鲁庄公鞠了一个躬。他表现出由衷的赞叹和敬重。他真想说:“你做的好啊!‘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积极而恭敬地请求鲁庄公打仗时让自己能做一个随从。 有备无患。课堂上,当引导学生尝试想象完第一段对话的表情之后,我把自己预先加好的表情资料投影了一下,学生自己以第一段为例,想象后面两段的人物表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103943e2bd960591c677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