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可以这样读

时间:2022-11-24 17:1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可以这样读

作者:肖尧书

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10

【摘要】中国是诗之国,诗是中国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髓。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古诗、解读古诗,热爱中国文化。 【关键词】读诗;大胆质疑;创造力

中国是诗之国,诗是中国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髓。特别是古诗词,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它宽广的胸怀里陶冶情操、感悟世界、了解民族历史。因此,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古诗、解读古诗,热爱中国文化。 在传统诗歌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读古诗、翻译诗句、体会感情、背诵古诗,几个回合下来,学生读诗的兴趣全无。要知道,只是记些注释,背诵诗句,并不是读诗的根本目的,我们教给学生的不该只是标准答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阅读古诗,从而品出诗中的韵味、读出诗中的生活、感悟诗中的生命,不拘泥于课本及参考书,甚至对传统结论大胆提出质疑。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被称为我国古代民歌杰出代表作品,也被纳入了九年义务教材。大部分参考书注释如下: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我没到过草原,但在电视和电影中看到过牛羊在草原吃草的场景,对于这样的解释总有个不明白的地方,草原的草怎能长得比牛羊高?怎能掩没牛羊呢?读了张港的《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后才知道:草原的草本身不能掩没牛羊,能掩没牛羊的应该是些芦苇、蒿草之类植物。如果真是那些草,又长那么高,马就不能跑起来,牛羊恐怕也要常丢失。那为何诗中作者说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再说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个人若着目视前方,能看到的只能是视角前方一百多度,如何能看到像个巨大帐篷的天空笼盖着原野呢?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写诗的时候,应该是躺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根,仰望着天空,若有所思,此时正看到了半球状的天空,才有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也正是因为他躺在地上,位置低,才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牲畜在草地上时隐时现的一幕。总算弄清了原委,诗人正是设了一个迷让后人去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20个字的不朽之作千古流传,作为激励诗,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有志之士。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许多人认为,作者写诗时在第二层,也有人认为诗人应该是在第三层,到底在哪一层?我们可以透过字眼探个究竟。穷千里目”“是想要,并非现实,而字也告诉我们作者登楼的目的是想看得更远,若是作者明知楼有三层却只登到二楼便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太合逻辑,想要看得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远,直接上三楼不得了,还用得着在楼下猜想。所以,我认为作者应该是已经登到了顶楼,但还不满足,觉得看得还是不够高远,心想着要是还能再上一层楼甚至更高就好了,这才合乎逻辑。而这里的一层楼并非实指一层,而应是无数个一层,或是超越新的高度。这也才符合作者当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心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如此的聪明睿智,同样用20个字就道出了一个大自然蕴藏的奥秘。查看了不少参考书都将诗中处处闻啼处处注释为到处,若是这样,此句便译为到处都能听到鸟儿明快的叫声。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可先从字里行间来捕捉一些关于作者的信息。是作者听到的,花落知多少是作者的推测,这些说明作者已经醒了,但并没有马上起床出门,因此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通过视觉看到的。李白的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何处何时,译为不知从什么时候有了白发;柳永的《雨霖铃》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方留恋处指难舍难分的时候,指时候;韩愈《早春》最是一年春好处显然说的也是时间。可见在古诗中可指地方也可指时间。而处处闻啼鸟中,作者未出门,解释为时时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应该更符合作者的处境。

可见,读诗不需要多大的智慧,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在读诗的过程当中应当学会借鉴别人的观点,揉和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读诗同样需要想象的翅膀。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诗,以创新的视角读诗,教师还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质疑,不可人云亦云。

诗的灵魂在于它的生活性,诗的魅力在于它的创造力。诗人同样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我们只有用生活的眼光去读诗,用创造的想象力去读诗,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才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达到读诗的最终目地。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73a2acc8d376eeaeaa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