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 一、意象图式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意象图式(ImageSchema)是认知模型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意象图式对于研究人们如何建构范畴、形成概念、分析隐喻、理解意义、实行推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意象和图式原是两个独立的概念。18世纪时康德讨论了图式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意象、制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王寅,2007:172)。而意象常被视作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指代一种心理表征,即人们在看不到某物时却仍然能够想象出该物体的形象和特点,而这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事物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能在心智中猎取这个事物的印象的一种认知水平。 Lakoff和Johnson(1987)首次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个概念。他们将它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持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个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性和结构性。(Johnson,1987:xiv)Gibbs和Colston(1995)描述意象图式为空间关系以及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而Oakley(2004)认为它则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实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李福印,2007:81)认知语言学家们赞同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并且先于人类语言。换言之,“现实—认知—语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并且认知过程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所以,意象图式只不过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经验是在我们持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运动和认知结构的结果”(王寅,2007:37),其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所以,意象图式也是基于体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抽象出来的一种形而上的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类型 象图式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并且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根据Lakoff的分类,动觉意象图式可分为: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和其他图式。(王寅,2007:190) 1.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就是将我们所言目标视作是一个容器,那么心智中马上形成界限作为容器,构成两个区域,容器里和容器外。例如,“我在我们小组里是组长,班级中有三个小组”。如图1所示,我是个体a,小组是容器b,班级是更大的容器c。但是,此例句无法突出动觉意象图式的动态特征。另举例,Ipourthemilkintoacup.如图2所示,此句中themilk是意象图式当中突出的射体(tr=trajector),acup是相对于动态射体的静态界标(lm=landmark),过程就是射体tr所经过的路径(Path)。 2.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Schema)正是通过我们的亲自体验抽象而来的。简单来说,身体部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睛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那么眼睛就是部分,身体就是整体。如“我是班级的一份子”。 3.连接图式(LinkSchema)也是基于体验的。人们生来的第一个连接就是肚脐和母体的连接,经历了婴儿时期和儿童时期,我们抓住父母,扶着其他事物,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或是为了保证其他人和事物的位置。此时,绳索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进而,长大以后,这具体的绳索可由抽象的、看不见的事物所代替。比如,Thechildholdshermother'shand.此句中,孩子和妈妈通过牵手而连接起来。 4.中心—边缘图式(Center-PeripherySchema)的理解亦是源于身体经验。身体有中心和边缘之分,而中心指的是心脏。如若一个人没有了四肢,也还能牵强或者,但是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这个人也就丢了性命。由此引申开来,任何事物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重点即是中心,非重点即是边缘。成语“擒贼先擒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9c809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