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段人物外貌。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初识鲁迅,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段人物外貌。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学准备: 鲁迅《故乡》的后半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生一起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少年便是闰土。”这一节我们接着来学习----少年闰土。 2、师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 读写结合,感受形象 1、“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2、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毡帽 颈套项圈 3、师引导:联系上下文品析词句,为什么是“紫色”?可以换成“白皙”、“蜡黄”等词语吗? 4、师引导: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来学习的方法,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入情入境,自主阅读 1、师:在“我”与闰土相处的一个月中,闰土给我讲了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标题。 2、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看跳鱼 看瓜刺猹 海边捡贝壳 3、师引导:这四件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为什么? 4、出示阅读提示: (1)默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 (2)想一想闰土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重点词,并在书上写写感受。 5、师生交流:抓住动词“捏”、“走”、“刺”、“奔”、“窜”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6、图文结合,朗读指导: 师:“我”是一个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少爷,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自由的天地里,他经历的趣事对我来说就像是童话一样。看,插图上,闰土讲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如数家珍),“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7、角色转换,同桌对读 同桌两人一人扮演闰土,一人扮演“我”,两人对话。 8、朗读展示,即兴评价 指名同桌两人上台展示。 9、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第一次对读教师扮演闰土,学生扮演“我”,第二次对读教师扮演“我”,学生扮演闰土。 10、自学其他几件趣事: 四、跳出文本,能力迁移 师:作者在刻画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时,选取了他给我讲的四件趣事。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去刻画,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统览课文,这四件事平均使用笔墨了吗?哪些事情写的比较详细?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教师相机板书:有详有略 五、水到渠成,突破难点: 1、过渡: 师:当“我”津津有味地听着闰土滔滔不绝地讲述时,“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请齐读课文的第十六自然段。 生: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 师:带着向往和羡慕之情再来读一读。 4、启发思考: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师:闰土生活在海边自由的天地中,生活丰富多彩,所以他见多识广。而“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生活在城市的深宅大院里,不能广泛的接触大自然,如井底之蛙一样孤陋寡闻。 六、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师: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年。那么三十年后,当“我”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大家课后可以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f6405f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