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12-18 06:04: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在教学中巧借导语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借助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妙用插图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等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语文课堂之外的附加任务,应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的民族精神,或精彩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一、巧借导语渗透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们敢说,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揭开课文的红盖头。好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在教学第九册《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突然间失去了双腿,从此,他的世界天昏地暗,他苦闷、失落、彷徨、迷惘,甚至想到了自杀。而母亲则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关怀着自己的儿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这种关心并不被儿子理解和接受。多年之后,当儿子终于理解了母亲的一片苦心,但一切都太晚了,母亲永远不能享受儿子的孝顺……母亲永远地去了,儿子的良心受到了一辈子的鞭挞与自责。短短一段导语,学生静静聆听,他们眼里闪动着泪光,我也从他们的双眼中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心灵受到的震颤,接下来的学习阅读过程,孩子们在这种震颤的感情基调中随着文本一步步深入地去感悟母爱、寻找母爱、体验母爱。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加大。我们不妨把识字教学作为孩子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熏陶。如一教师在教学字的时候,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该教师听了之后,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 三、借助教材内容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有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如《诚实的孩子》一课,讲述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来他主动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写信给姑妈承认说谎的事。一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列宁这一楷模,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孩子。 四、妙用插图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语文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插图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在教学《挑山工》《古井》《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文时,我就有侧重点地利用插图改变了课型及课的结构,变文字为看图写话、表演小品剧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这样就避免了说教,使朝着一个目标一个劲向前就不会落后”“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等德育目标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乐于接受。 五、善抓习作常渗透

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如我在教学《生活告诉我》这一次作文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历,选择自己真实的生活素材来写作。有的学生还写出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自己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自己等具有哲理性的警世句。于是,当我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或思想上存在矛盾时,就用这些名言警句来引导激励学生,把德育教育与写作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24bc32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