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诗句——《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 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 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 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 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 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 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 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f50f5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