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教案设计说明 南通市启秀中学 陈旭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勾股定理》第1课时,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为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提供了思维平台.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与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对于激励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具有更要意义. 从研究方法而言,勾股定理的探索发现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学用以"形"证"数"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一个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拓展学生推理论证的视野. 2.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 情感基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勾股定理的证明,而证明的思想大部分都基于面积的割补拼接,多媒体的作用即体现于此,利用形象的PPT动画向学生演示弦图的生成过程,有利于学生与自己脑中的思考内容进行比较和验证,加深对面积法的印象与理解. 4.过程设计说明 用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这个部分,动画用于对思考较慢的学生进行提示,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都有一定的理解. 从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继续猜想部分除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 1 赵爽"弦图"的证明向学生展示了利用拼图的新颖证法,多媒体在这里起到了传统方法较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将图形割后再补,用动画可以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我用PPT分段展示了形成"弦图"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将前后过程进行对比,脑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使学生对这种方法能有较深的认识. 对勾股定理的分析与介绍,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毕达哥拉斯的证法主要是提示图形后由学生进行证明,这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练习分两部分,其一为简单的知两边,求第三边,目的是使学生尽快的熟悉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并体会无理数的产生;其二为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定理的使用提供条件. 课后作业仍然是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进一步的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5.教后反思 多媒体技术对中学数学课堂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体现在解决传统媒体无法实现或较难实现的环节上,比如本课中对图形的割补,或是初等几何中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旋转、翻折,而不应该仅仅用于充当电子黑板的角色.本节课的内容能较好的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30257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