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 秧歌舞背景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它是东北人非常喜爱的一项喜庆活动。秧歌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 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其红红火火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姿态,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秧歌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十数人至上千人不等,按一定的程式表演,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或历史神话中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基本动作较单纯,仿佛是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的移植,比如挥臂跳跃、扭腰甩肩,4拍一小节,前3拍向后,后一拍退回,为增加场面的生动和演出效果,秧歌队一般要配备用帕、伞、捧之类的简单道具。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摆动形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吹响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让观众陶醉,有些观众受其感染,忍俊不住.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秧歌队里的丑角,当地人叫做杂耍,他们扭起来没有约定的规矩,全凭自己的创造。 秧歌完全可以视为民间自发性的群众娱乐,秧歌不再有以往那种宏大的场面和参与热情,但它也为许多其他艺术提供了丰厚营养,有的秧歌本身也发展成了戏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67ac50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