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之拙见

时间:2023-03-27 17:2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之拙见

摘要: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九年级的启蒙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兴趣 提问 质疑

【正文笔者在几年的毕业班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延续至“教师

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讲授法,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很多教师也乐于接受这种方法,因为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大行当道。但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已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他们的高分低能,从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习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点的学习能力,就不能再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渗透科学探究意识的:

一、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开展好学科入门教育对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将会最大限度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做几个趣味实验(“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然后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知道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

2.开展家庭小制作,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西教育之后说过一段话:“中国传统的教育法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比较胆小,动手能力差,但会应试考试;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比较大,动手能力强,但不会考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布置少而精的作业,让学生有时


间去体验动手的乐趣。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不仅自制电解器,还设计家用净水器装置;在学习完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是,我又让学生自制了酸碱指示剂,并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和精密的PH试纸一起检测番茄、柠檬或肥皂水、洗涤剂和护发素水溶液的酸碱性;在动手DIY活动中我教学生进行了树叶(叶脉)书签的制作。

3.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知识,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学生对新信息吸引力非常大,因此,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的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后,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世界十大污染事件、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后请同学们查阅巢湖水污染的现状以及防治措施。

总之,倡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从动手、体验、感知中提取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将培养提问的习惯作为渗透探究意识的突破口

至圣先师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科学探究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上的科学探究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新课改的精神想落到实处也就变得天方夜谭。因此,提问习惯的培养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突破口。

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全体学生的提问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起始阶段或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化学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而且要不断的设计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来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材,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密切联系、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或将课本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置为问题提出并进行探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如在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之前,教师可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的说法对吗?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查阅教材,求知欲望很强烈;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在课本中直接给出了结论,在授课时教师不妨提供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让学生发现为什么三种气体选择的实验仪器不同,怎样选择实验装置来制取气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e9c549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