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江口小学钟从英 在四年级执教公开课《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知识,知识衔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将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让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懂,首先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始安排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所以,我认为上公开课还是上本年级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符合课标、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后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 (三)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示未体现立体式。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学生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高,通过展示,发现学生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示环节,学生讲的、板书的相互干扰,于是,我临时安排按先后顺序进行,没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313c0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