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这节课《长方体的认识》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例2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了解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认识长、宽、高.教材强调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构建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一学段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是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棱的关系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 四、说教法与学法 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因此我打算采用“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操作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学生在做中观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究、做中发现,真正体现“做数学"的理念.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为此,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茶叶盒、化装品盒、牙膏盒、墨水瓶盒等长方体纸盒作学具,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含有特殊长方体),长方体铁丝框架作教具,并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并用,学具操作为主,教具演示为辅来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具学具能起到课始用来激趣,课中用来明理,课后用来验标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观察,导入新知。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的开始,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象让学生观察.我要求学生从画面中找到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的模型,教师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在操作中体验,探索新知。 1.巧切土豆,揭示起始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切土豆。(看大屏幕,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切一刀得到相对的两个面,将其中一块再切一刀得到两个相邻的面,一条棱,继续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通过切、摸等活动揭示面、棱和顶点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是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板书这三个概念,为下面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起导向作用。】 2.试做长方体,探究基本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对例1的教学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做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从而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教学思路。其实制作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把直观感知、生活经验充分糅合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感性认识。 (1)学生同伴合作,选择教师提供的这些操作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材料:学具袋①)(6×3长方形硬纸板(红色)3块,6×4长方形硬纸板(黄色)3块,3×4长方形硬纸板(蓝色)3块,透明胶带).【学生选择长方形搭建长方体的过程就是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用不同颜色区分三种长方形,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便于观察长方体面的特征和组织语言表述。】 (2)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数量和制作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小组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一样的。还有的会说,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3)引导学生用数一数、摸一摸的方法加强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3.再做长方体,认识长宽高。 (1)学生4人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想一想在制作中有什么发现?我将例2的操作材料改为(学具袋②)(红色5厘米小棒6根,绿色4厘米小棒6根,白色3厘米小棒8根,橡皮泥若干) 【提供多余小棒让学生选择,设计不同颜色区分小棒也是为了便于学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巩固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提供8根白色小棒为学生搭出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供了可能.】 (2)各小组展示作品,说说用了什么材料?有哪些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平行的棱是一样的,相对的棱相等,每个长方体棱都有3组,每组4条相等…… 【这个环节就是要深化学生对棱的认识——知道棱可以分三组来看,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在与学生交流中通过观察、数一数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通过电脑课件演示说明: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长度相等,所以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学生指出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再量一量手中这个长方体框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ba677c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