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评析《说“木叶”》 作者:曲艳红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3期 摘 要:在新课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下,针对《说“木叶”》一文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其教学内容的取向。从材料的搜集、整理、分类、归纳入手,回归文本的阅读,提炼作者的观点,提高理解能力,促进写作能力。 关键词:认识材料;回归文本;拓展延伸 《说“木叶”》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但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认识材料 《说“木叶”》的引文多达19处,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应怎样处理这些庞杂的材料并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1.搜集。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文章中的19处材料搜集出来,对诗词有一个整体印象,初步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信手拈来的功底。 2.整理。让学生动笔完成表格,将作者所引用的材料按作者、篇目、诗句的顺序整理到一起。第一,可以为更清晰地分析材料做准备;第二,可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3.分类。学生在整理之后,将相似或相同信息划出。如前四句中的“木叶”。以此类推,将庞杂的材料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材料的作用与立意。 4.归纳。化繁冗为简洁后,再让学生思考这19则材料中哪个是重点介绍或精细介绍的。学生很快就能意识到屈原的《九歌》出现多次,杜甫的《登高》集中出现。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有质疑就会有探究,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九歌》起到了串联结构的作用,而《登高》则起到升华内容的作用。 二、回归文本 在学生有了以上的印象后,再回归到文本。解决“读懂”的问题,进而解决“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就是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提高阅读者思想水平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上,可结合课后练习题一,以题代纲,顺问摸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b2b3c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