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时间:2022-09-03 21:1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阅读欣赏诗歌“知人论世”的原则; 3.背诵并默写古诗,培养学生学会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度关注和睿智思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在这漫漫长河之中,唐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诗中的一首——《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学生齐答) 二、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背景链接: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三、整体感知(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节奏、重音及情感的变化,之后再教师


带领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配乐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交流点拨】提示:本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

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诗歌解读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2)前:过去。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 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 7)涕:眼泪。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五、深入探究

1.“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对“悠悠”一词作出赏析的 【交流点拨】“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


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交流点拨】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六、主题概括

本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七、结构梳理 八、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

2.反复诵读本诗,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之后读《登飞来峰》进行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dc57e9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