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课文风景线 句段林 课文全览 词句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①写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 返,②故为精卫,③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④ 解析:这个神话故事神话刻画了一个意志顽强、英②交代了精卫鸟填海的原因。 勇不屈的精卫鸟的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不怕牺牲,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原始人类要求认识自③精卫鸟一名誓鸟,一名冤然、改变自然,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积极态度,寄予了他们在反抗中求生存,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禽,又名志鸟。所谓誓鸟,是说它愿望,对后世积极浪漫主义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 译文:传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对危害自己生命的自然力,发誓报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冤禽,是说它在盲目的自然力下,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加强,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④写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篇章秀 【结构图示】 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精卫填海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不屈不挠 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主题思想】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一个意志顽强、英勇不屈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远古人民在征服自然、与自然作斗争时的百折不回的坚毅精神。 感悟:神话是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读了这个神话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精卫这个神话形象征服自然的神力。精卫矢志不移的精神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疑难探究】 结合课文,说说你怎样看待精卫这个神话形象? 答:精卫是一只体小力弱的小鸟,与苍茫无际的大海进行斗争,从理智上看,显然是徒劳的。但从精神上看,那种坚韧不拔的志气,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十分令人同情、钦佩和赞叹。她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顽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鼓舞人心的力量。 【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简洁的文字,以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立誓征服自然的精卫鸟的形象。精卫鸟衔木头、石块填海,是永远不可能把东海填平的,但是正是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把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极大的激励。 注:见教材P52页 习题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 这是一篇小古文,朗读时首先要结合课本上的生字注音和课文下面的注释读顺句子,然后反复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习题2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点拨]讲故事之前,要先读读注释,在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讲故事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讲述:(1)女娃化为精卫鸟的原因是什么?(2)精卫鸟是怎样填海的?(3)精卫鸟填海的结果怎样? [答案]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天,女娃到东海游玩,却被无情的大海夺去了生命,女娃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发誓要把东海填平。就这样,精卫日复一日,成年累月地工作,后来它还带领它的孩子们一起衔石填海。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伟大,这正是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精神的一种象征。 习题3人们经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 [点拨]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大海”象征着什么?精卫鸟敢于跟大海抗争,说明了什么?然后再想想人们经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最后再和同学交流。 [答案]人们常常在面对巨大困难不放弃的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阅读点津】 怎样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其次要读懂文言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厅 知识积累 形容人有恒心的词语 持之以恒 精诚所至 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 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绳锯木断 持之以恒 始终如一 铁杵成针 与有恒心、有毅力有关的名言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吴承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拉·封丹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美文感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阅读小语】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精神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自悟空间】 1.认真读读这个故事,找出体现愚公挖山的艰难和决心的坚定的语句,用“——”画出来。 2.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fadda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