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的智慧

时间:2023-09-17 10:3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这么四个字:德全不危——这就是趋吉避凶的无上妙招。这四个字,源自天师岐伯回答黄帝的一段话,全文如下: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德全不危至简至易,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只是咱们后代子孙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而已。太上用天地之理,感叹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得,就合于至道,那时还有何危难、欠缺?

那么这个是什么?现在注解《道德经》的大师很多,却很少有人把讲清楚,他们往往把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morality)所以往往见大师们下笔千言,离道万里。试想,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国家也有不同国家的道德规范,把简单地理解为现代汉语里的社会意识形态、行为准则与规范,那怎么可能同于德而合于道?

我们且来看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这段话,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医本质探微 7 —— 医道之至极》里有解释了前一部分,这里再接着忽悠一下。

所谓志闲而少欲,就是说的让自己的心志空闲下来,别去瞎担忧,一切顺其自然(或他妈的,心不随外境所动,内心深处一片轻安、平安、祥和,如此情志可以得到舒展,心安神宁。按照中医的说法,心安、神宁,则气自足,气足则肝胆不虚,肝胆不虚,自然不惊不惧,所以说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呢,许多人把它注解、理解成形体辛劳而不倦怠,这是不太对的。其实这里说的是形体、身体要适当的劳作、运动,但不要过量。这就是孙思邈真人说的,修心养性之道,应该常常稍事活动身体、劳动锻炼,但不要使自己太过疲劳,或者超负荷消耗自己的体力。(见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气从以顺,说的是身心空闲下来,就像太上在《道德经》里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在至静至虚处,先天一气从虚空中来,其气机不可逆,应该如内经开篇所说,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使体内真气和顺,它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各从其欲,如此才能皆得所愿,得到自由解放。

有了如此解脱、放下、管他妈的胸怀,故美其食,不管吃的食物是粗是精,是中餐还是西餐,都能甘之如饴。任其服,衣服是名牌也好,是杂牌也罢,一任自然,不迎不拒。

乐其俗,这句话也常被注解成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没文化,真可怕。这里的,是指自己的世俗生活状态,是咋咋地,在什么位置上就认了,而且快快乐乐安住在那上面。所以才有后面的高下不相慕不论各自的社会地位高低,都不要羡慕忌妒恨。其民故曰朴这样的人才能说是心神恬淡,见素抱朴,活出自己本色的人!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这样的人才能对各种嗜好、欲望视如不见,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淫邪不能惑其心,各种淫邪、乖谬、突发之事,都不能迷惑、扰乱他们的心 ——因为他们已经志闲、心安如虚空呀!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千古以来,这句话注解得最好的是明朝大医张景岳先生,因为他老人家几乎不加注解,照抄原文于其《类经》中,哈哈!(见张景岳《类经》无论愚智贤不肖,但有养于中,则无惧于物。这不是开老张的玩笑,所谓焚经经在,注经经亡,古圣先贤的经典,不去注解,可能还不至于因为自己的误解误导后来人,使后世众生亡失原经真义。《黄帝内经》的这句话,其实与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一脉相承: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句话是说,志闲、心安了,愚与智,贤与不肖,各种分别心安闲、泯灭了,不去分别了,就不会再为物惊惧、恐怖、震撼了。这也就是佛门的《心经》说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样才能合于道,所以说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能够合于道者,道恒生之。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有老子这句话,活一百岁自然不成问题,即使活个百来岁,也不会老态龙钟。

以其德全不危也,因为他们德全不危

德者,道之用。太上在《道德经》里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全则合于至道,合于至道,则无危、无缺,吉祥圆满!

所以,2012,或者以后任何一年,规避灾难,还是这四个字——“德全不危!至于如何全其德,本文已经天机泄尽了,各人自悟吧!实在无法悟通,那就谨记三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自能消灾免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a7d94edd36a32d7375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