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浮的材料造船 教学设计 课题 用浮的材料造船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目标解读:【对应课程标准的科学概念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5~6年级要求:单元 船的研究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下 “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能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本课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感受浮力。同时在改进竹筏(木排)模型以获得更大载重量和稳定性的活动中,认识到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 学习 目标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重点 1.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 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难点 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不侧船? 小结:我们可以采用多加一根树干来加大船体,或者在船外加支架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聚焦一: 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但是,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独木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如果把木头直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对教师所提 接放到水中,那么会怎么样呢? 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独木舟就是来自天然的浮的材料——树干,这是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证据,但是独木舟存在着装载量少、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探索一:设计、制作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 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木排是用长木材捆扎而成的,二者都是简易的船。竹竿和木材是早期人类在制作中所选用的材料,同学们可以沿着古人的足迹来制作、改造船只。 制作材料:木条或竹竿、绳子、锯。 制作过程:(1)画出竹筏或木排的设计图。 (2)先将木箱或竹竿锯成长短一样的小段,再用绳子将它们捆在一起,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 探索二: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实验材料:竹筏、水槽、螺母。 实验步骤:(1)将竹筏放入水槽中。 (2)往竹筏上逐个添加螺母,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 实验现象:添加一定数量的螺母后,竹筏上的螺母被浸湿了。 实验结论:竹筏的防水性较差,不能确保承载的物品保持干燥。 探索三:比较竹筏和独木舟 将竹筏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 问题展开回 答。 分组实验并 记录 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小结: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讨论交流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cbc320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