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日本是汉字文化圈最重要的国家,他们的汉语教育绝不只仅仅停留在汉字教学。日本从古至今对中国文化的推崇,贵族以及文章人士都精通汉文典籍。 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紫式部、吉田兼好、夏日漱石等等,对汉文学都熟悉到典故信手拈来。近代的汉学研究,也正因为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字、文化的亲缘性而独树一帜,比如京都学派的吉川幸次郎先生。 我看过很多域外汉学家的研究著作,欧美的学者总觉得他们是在用西方的那套东西结构中国文化,但日本学者就不同了。吉川先生被称为杜甫的异代知音,吉川先生认为中国文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而不懂诗词,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学。 第一次读到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其中有篇文章《持续与燃烧》,吉川认为六朝诗歌描写的是一种平静的状态,同样是江河、落日,唐人的笔下则是动态的、奔涌的,“月涌大江流”、“长河落日圆”。当时我正在研究南朝梁代的诗人何逊,对比唐诗,再想想吉川先生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袁行霈先生也谈到《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生”而不是“升”,因为“生”表现了“月”破还而出磅礴的生命状态,还有整个时代蓬勃向上的朝气,这让我联想到杜甫“孤月浪中翻”的“翻”。中国文章讲究“气韵生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体现的正是整个时代的脉搏和律动! 吉川先生中国学问做得那么好,首先源于他对研究对象“中国”始终不渝的爱,他每次被别人当做中国人时都很高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国羸弱,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和真诚的爱。一次,在课堂上他居然激动地说“我国”(中国),当然我知道他爱的并不是现实的中国,而是诗意、浪漫、风雅的古典中国。其次,在于他秉承的京都学派实证学风,他曾经说:“留学最大收获的是懂得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学术范围内来说,就是知道了中国人推崇什么学术,看不起什么学术,对此取不取同调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我是在认同这样的价值下而开展自己的研究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吉川先生曾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多次来中国。中日建交后,他来到阔别四十多年的中国,书店老板还记得他,他曾被认为是采购书的中国书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永远的中国情结,是吉川先生不变的乡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8108676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