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时间:2022-04-27 02:1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作者:董丽丽

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1



浅谈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董丽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西方汉学家在外译与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的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融合,对着全世界文化市场的持续繁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也面临着文化和语言差异问题。文章基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的翻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翻译工作中体现出的种种问题探究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西方汉学家;中国典籍;翻译;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66-0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年前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典籍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瑰宝,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财富,具有丰富的研究和推广价值。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典籍的研究提起了足够的兴趣,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作品中,有效的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融合,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成为文化领域的发展常态,并被逐渐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1

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的翻译现状研究



目前西方世界流传的大多数中国典籍译本都是几代汉学家不断努力的成果,而我国学者介入这一领域较晚,有世界影响力的译著作品不多,因此可以说西方汉学家在该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西方汉学家,中国文化就没有当今这样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或许从翻译版本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汉学家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上所做的努力,如《易经》已经有17个不同的外文译本,其中德国人翻译和研究的著作有7部,英国人的译著有4部,法国人的译著两部,其他的四部均是由中国学者完成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书经》和《礼记》、《春秋》、《左传》等的译本都是由西方汉学家完成的。《诗经》的全部12部译本中,中国人负责研究和编纂的只有一部。由以上罗列的数据基本可以看出,在中国典籍的外文翻译工作中,西方汉学家发挥着主导作用,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外译主力仍旧是各国的汉学家。

2

西方汉学家在翻译中国典籍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研究




2.1 基本问题

虽然西方汉学家在进行中国典籍外译工作中做了大部分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阻碍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关键。首先,西方汉学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老一辈的西方汉学家如费正清、李约瑟以及狄百瑞等人都是不通晓汉语言的,甚至连汉语都无法流畅的表达出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需求我国本土汉学家的帮助来协助他们完成,如王韬协助里雅各编译了《中国经典》,鲁桂珍和王玲等人协助李约瑟编译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西方汉学家在语言方面的限制大大影响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编译工作,有时候甚至会存在一定的曲解,同时也从一个错误的层面上引导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然而,当代西方汉学家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大都通晓汉语,这对典籍的外译工作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西方汉学家还面临着文化隔阂问题,由于中国典籍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有关中国本土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环境等的问题,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多的了解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典籍中的基本内容,也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显然很多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的很多历史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亦或是不能将具体的典籍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和分析,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曲解,不能兼顾文本和文化。最后,很多西方汉学家在翻译选材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所选的译本原版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主流,这样就容易诱导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是极为不利的。

2.2 解决对策

其一,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和协调典籍翻译的相关工作。中国典籍的外译工作既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与关键。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隔阂等方面的原因,很多西方译者对于非母语体系著作很难有一个公正、可观的评价,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注明文学作品的解读难免会有偏差,如果一切都听任西方汉学家自己选择和翻译,则不可避免的会引导西方读者产生误解。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出面组织和协调相关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全面负责翻译文本的选择、筛选以及译作者的甄选、评估等工作,并协调译文的出版、发行、海外运输等活动,同时对译文的质量进行监督,保证译文质量;其二,通过设定一定的奖励政策和鼓励机制吸引那些国外著名的汉学家投入到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和推广工作中,如政府财政部门和文化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具有一定资质的外国汉学家和翻译学家来中国进行访问、交流、工作或是攻读高等学历;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对相关翻译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用提升译者的薪酬福利等,提升其工作热情。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典籍翻译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专门研究机构、聘任专门的研究性人才等机制扩宽研究领域,提升其在专业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能够让高端翻译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等方略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扭转我国在典籍外译工作中处于的不利地位。

3

小结



典籍翻译工作事关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西方汉学家在翻译中国典籍的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多个层面上扭转这一局面,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和协调典籍翻译相关工作、设定鼓励机制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策略切实提升我国的典籍外译水平,加快国家文化建设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平.西方汉学家与中国典籍翻译:成就、问题与对策[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2016(3):46-50.

[2]张西平.关于西方汉学家中国典籍翻译的几点认识[J].对外传播,2015(11):53-55.

[3]董丽丽.中国典籍翻译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8(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a90d0a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