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1.思路: 感受浮力→测量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所受的浮力→课后拓展。 章节 第一单元第五课 设计思路及亮点 2.亮点: 采用虚拟可操作实验模块精准还原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较之传统的视频播放更加形象直观。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我们可以感受浮力,并且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②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浮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2.难点: 掌握通过数据推出实验结论的过程。 一、新课: (一)感受浮力: 1.出示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的图片,师讲解:把它压入水中静止后手指会感觉有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提出概念) 2.师讲解:这时,浮力=重力+压力(同时展示受力分析)。 3.师提问:因此,我们要研究两个问题: ①浮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吗? ②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出下一环节) (二)测量泡沫塑料块所受浮力: 1.师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知道它一般用于测量重力和拉力,那问题来了,如何把手指 教学过程 对泡沫塑料块的压力转化为拉力测量呢? 2.师引导:既然是测量拉力就要在水面下拉动测力计,想想测力计可以在水面下使用吗? 3.出示课件:用定滑轮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师讲解:用这个装置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因为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而不改变力的大小,这样便巧妙地把拉力方向转换到水面之上,于是就可以用测力计测量了。 4.师解释原理: ①出示该装置的测量原理示意图,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此时的浮力应该等于什么呢? ②讲解:浮力=重力+拉力,文字解释:泡沫塑料块所受浮力就等于它的重力加上细线对塑料块的拉力,这时我们看到压力已经转化为了测力计可测的拉力了。 5.出示实验记录表: 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所受浮力。(解释表格并对实验中浮力和排水量的计算方法做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①浮力刚刚大家已经说了,等于重力+拉力,其中拉力用测力计测量。 过渡提问:大家想一想排开的水量怎么计算呢? 对,有同学提出了:②排开的水量=放入塑料块后烧杯内水的体积-放入塑料块前烧杯内水的体积) 6.利用虚拟可操作实验模块演示这个实验。 过渡提问:这是这个实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7.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中,随着泡沫塑料块自身体积的增加,它排开的水量、拉力大小、浮力都随之增加。 此处在讲解时,要: 对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和拉力以及浮力数据做批注,使得学生对“由数据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过渡提问: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8.师总结: ①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所受浮力就越大,反之浮力就越小。 ②实验是通过改变物体的自身大小这种方法来改变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 (师解释:结论①是实验的直接结论,结论②是实验的推导结论,大家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改变一个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二、拓展: 到这,两个问题全部解决,你们对浮力有了清楚的认识了吗?老师就布置一个课后思考:大家知道与同体积的木块相比,金属在水中是下沉的,但为什么钢铁做的轮船就可以浮在海面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71d069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