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学习体验案例

时间:2022-09-15 00:32: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背影》学习体验案例

罗太兴

(习酒镇中学 贵州 习水 564600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体会父亲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2)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难点

1)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品德。 2)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体会父子情深。掌握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方法、效果与作用。

设计思路:

1.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

2.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3.《背影》是篇回忆性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文章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尤其是分别时家境祸不单行,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反复诵读上,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之情。

4.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5.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 生:学过。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诵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生:齐背孟郊写的《游子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背影) 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情感基础。

1




反思:教师由孟郊的《游子吟》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诵这首诗,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引入所要学习的表现父子深情的散文《背影》。教师对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片断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抽取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反思:本文浅显易懂,应让学生反复习诵读,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片断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要点为辅)

师:提问:刚才提到,《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写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1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作者是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细节来表现“父爱”的? 师:回答得很好!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1:写了三次。 2:写了四次

师:总结:第一次是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思念中的背影。

师:同学们,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我认为是第二次: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指名学生逐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较好。

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指导学生加以体会。 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生: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师:请同学们齐读“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句话,看看作者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为什么突出黑色?

生: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 师:所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师: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2




来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

生:“蹒珊”

师:“蹒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1:因为这个词写出了他父亲是个胖子,走路很吃力的样子。 2:从“蹒跚”这个词,我们看出了朱自清的父亲很爱他。

师:点拨: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师:提问,作者还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父亲爬月台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看看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动作描写。

师: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 生:“攀”“缩”“倾”

师:为何用“攀”而不用“抓”? 生:没有东西可抓。

师:点拨: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师: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生:“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说明当时父亲是何等的吃力。

师:“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都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了父亲要爬上月台那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师: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生:因为“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点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是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个“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师: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总共五句。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d32c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