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 作者:黄满红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摘要:在疫情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细心观察,留心发现;深入调查,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非”特别关注,要和平相处;跟学生多交流,多谈心;及时跟家长联系,做好家校记录。 关键词:观察 发现 调查 关注 交流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殊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了,接着席卷整个中国乃至全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老师的线上教学和学生的线上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全民抗战,如今中国基本上战胜了疫情,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地复学了。孩子们经历了几个月的线上学习和生活,改变了原来的学习状态和方式。如今的上学方式,和以前也有了很大改变,现在的师生都是戴着口罩上课,座位分单人单桌,不能参加集体聚集活动等。学生也有的因受疫情环境影响,不再像从前那样活泼开朗了,有的网络成瘾,甚至有些陷入了紧张,焦虑状态。因此,作为学生的老师,孩子家长的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了。下面我就谈一谈在疫情下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吧。 众所周知,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因此,在疫情其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發展,是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细心观察,留心发现 当学生来到学校,老师第一件事是要帮学生测量体温,除了常规检查外,老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安抚好学生的情绪,也要注重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留心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我们作为老师,课前十分钟不急于授课,可以跟学生轻松交流或做做热身活动,让学生精神抖擞,减少担心,害怕及压抑心理。如让学生猜猜迷语,唱唱英语歌曲,或听听英语小故事,然后再慢慢进入课堂中。当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不好,郁闷,不说不笑时,这时老师就可用温柔的眼神,和善的表情来暗示一下:怎么了?不舒服吗?如孩子还感觉不到你的示意,那就课后再做好调查及处理,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 二、深入调查,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有异常表现时,老师不要当众询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更不能批评指责学生不认真上课,而是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她或他,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关心他,留意他,然后课后再私下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真正动态,再根据情况轻重,设计方案,单独找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c62ba4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