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教学反思 耐久跑,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都不会积极的主动的去从事这项锻炼。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初中生大部分是13—15岁,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平衡;骨骼发育快于肌肉,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差,导致肌肉弱、耐力差、易疲劳、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对耐力项目的适应性较差。因此,中跑项目男1500m,女800m,对他们来说委实是“长跑”了。但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练习的能力,如能适时适度地进行耐久跑训练,对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改进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的均衡,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使学生身体均衡发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体状况,我们在上耐久跑课时,采用了“速度不太快.时间较长的匀速跑”的跑法。这种跑法,机体各系统所受的刺激柔和、稳定、持久,能使机体各系统逐渐进人“工作状态”,适合于初练者。除了排除客观的场地条件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主观的能动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成了上好耐久跑教材的关键问题。在教学实践后,我总结如下: 第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主观上感知耐久跑练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第三,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按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寓耐久跑的练习于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比赛氛围中,忘却疲劳,达到积极练习的目的; 第五,提高竞争意识,按照组别“良好”、“一般”、“有待提高”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懂得人体运动规律,讲究科学锻炼方法。首先要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初中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不失时机注重其他身体素质练习,使身体全面发展。基本技术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基本技术的掌握,反过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加深关于训练知识的了解,熟练掌握耐久跑技术、技巧,做到跑时轻松自然省力,上体正直、重心平衡跑直线,柔和关地有弹性,两臂摆动肩放松,前摆不露肘、后摆不露手,呼吸步伐有节奏。合理安排体力,才能创造最佳成绩。其次是激发兴趣,耐久跑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枯燥的项目,是很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法、竞争法、激励法等。 教学认识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力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 教学方法需要多变,达成教学目标。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 总之,掌握科学方法,让学生尝到锻炼的甜头,练成坚强的意志,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226d14b7360b4c2e3f6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