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质的情景,让学生上好一堂课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让学生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老师让学生参观钟表店,让学生观察墙上、柜台中不同形状、型号的钟表,让学生在钟表现场中认识钟,并找到其中的秘密,发现共同特征,学会准确地识别整时数。同时适时出示两幅图,两幅图上的挂钟都是十点,但一幅的小朋友在睡觉,另一幅小朋友在上课,让学生通过比较,识别白天与晚上的时间。又如教学一年级《分一分》一课,老师让学生参观菜场,看到许多的蔬菜,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老师启发学生可有多种分法。他们便通过观察,分法多种多样,有的按水果、蔬菜类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 1 形状分;还有的按季节分、价格分……这种紧扣生活与知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使获得的知识具有生命力,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了年月日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同学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今年2009年他能否过生日?”学生对此展开了讨论,我则适当予以提示。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个同学是1996年2月29日出生的,因为只有闰年才有2月29日,所以除了1996年以外,只有2000年、2004年和2008年才能过生日,今年2009年不是闰年,因此他今年不能过生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选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 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中,老师从小朋友的储蓄罐入手,先让小朋友倒出每人储蓄罐中的钱,有硬币、纸币,有1元、五角、二角、一角……然后来研究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不仅使学生明白数学与日常的关系,又能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如教学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认识》中,学生能够逐渐地由较小的数去把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dd2e07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