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浩文英译本《天堂蒜薹之歌》看中国文学“走出去”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日渐热门的话题,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热情和行动不断高涨。2012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莫言作品及其英译者葛浩文译文的研究掀起阵阵热潮。 葛浩文翻译出版的莫言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广泛认可、赞赏和接受,这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创造性叛逆”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一书中指出来的。 第一个将创造性叛逆引入国内的是谢天振教授,他非常赞同埃斯卡皮的观点,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谢天振教授就不断撰文予以介绍和阐释,并在《译介学》一书中给与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创造性叛逆肯定了译文与原文之间不可抹去的差异,它将关注点放在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播和接受等问题上。 根据原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和传播程度,为加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和脚步提供借鉴。本文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角度,对葛浩文英译本《天堂蒜薹之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从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个性化翻译、误译和节译三个方面详细剖析英译本《天堂蒜薹之歌》。在此基础上,又从以下三个过程阐述和探究影响译者的多重因素,翻译前,译者的翻译选材;翻译中,原文作者对译者的态度,以及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后,出版商给予译者的意见等等,从而争取全方位的从葛浩文译本的成功外译中,探寻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具体方略,并从学校中的教学和翻译教材的选择、译者和作者,以及出版商和政府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46508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