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许成刚 再学期初组内公开课中,我所讲授的是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就教学情况的剖析和反思,认为以后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注意处理好一般理论知识和个案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一般理论知识和个案的学习顺序。可以先介绍一般的共性知识后进行案例分析,也可先介绍案例,再总结抽象出共性特点。不论如何处理,都要遵循一条原则:即教学设计逻辑性要强,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再者要处理好二者本质上的关系。如:河流补给的类型的讨论。要避免学生思维僵化,要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是比较稳定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一定不能将理论硬套到实际案例中。 二、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的资料外,还要适当查找课本外与教材案例相关的资料,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理解教材案例,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同时还要查找与教材相似的案例,让学生有机会将知识和原理进行迁移和运用。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本身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透过教材案例,掌握农业区位分析的原理才是关键。因此,要学会用案例,而不是教案例。在学习完课本案例之后,要适当引用课外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设计的优化,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设计。课例一,对问题设计特别巧妙,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课例二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注重对学生辨证思维的培养,养成学生严谨求知的习惯。不过,现在课堂上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设计的,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水循环的过程这一环节给出水循环图,是否可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材料中涉及哪些地理知识,哪些问题值得探讨,让学生讨论后确定该案例探究的主题。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开放性。比如让学生讨论总结水循环的意义,给足讨论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在等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不要给予总结,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每位学生或每个小组写一篇小论文,带着问题结束课堂,将地理问题的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查找资料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对本节课暴露出来的弱点进一步的加强自己的训练,把自己培养成一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10f5704b73f242336c5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