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河颂

时间:2022-04-04 04:09: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自学预习: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1,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狂澜( 屏障( 一泻万丈(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4、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二、合作探究,课内展示: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1


2

达标检测:

1.测一测注音速度。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2.你了解作者吗?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1935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

5.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6.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7.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11.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1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13.“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

14.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15.你能列举出沿黄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16.你对保护黄河有什么建议或措施请写在下边空白处,你们有什么行动吗? 个性化备课

教学反思



2


3



6黄河颂 答案

1.diān pénɡ pài lán zhànɡ bǔ huán 2.

3.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5.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6.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7.

8.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0.

11.姜太公钓鱼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7372654b35eefdc8d333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