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北冥有鱼》与“庄子行于山中”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①②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③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④⑤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③訾(zǐ):诋毁,指责。④廉则挫: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⑤尊则议:尊显就会受到倾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2)亦若是则已矣 是: .(3)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故: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之而非也 .A.其远而无所至极(《北冥有鱼》)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请用“/”断句。(划2处) 有 为 则 亏 贤 则 谋 不 肖 则 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5.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甲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离开(2)这样(3)原因,缘故(4)成材 2.B(A.而:连词,表顺承关系;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C.而:连词,表并列关系;D.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3.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4.(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 5.甲文:善用夸张,想象奇特。 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乙文:善用对比,条理清晰。 如: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参考译文】 【乙】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庄子)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伐木人)说:“(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庄子出山后,住到一位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吩咐年轻的奴仆杀雁并烹食它。友人很高兴,吩咐年轻的奴仆杀雁并烹食它。年轻的奴仆请示说:“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没有才能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没有才干而被杀掉。先生你将要站在哪一边?”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一起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一时在上,一时在下,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a03952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