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间:2022-08-23 08:0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 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学习古人的论证方法。 3、德育目标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角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计时间

第一板块(认读) 一、 情景导入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 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 ,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 制胜的方法。

二、 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 理、教育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分《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7篇,计 261章,约 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 学、伦理、教育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 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 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本课泛读带。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读音。 郭(gu o粟(su亲戚q ing qi 2 复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

3 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 (教师评点) 1、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

2 学生听讲,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 找一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了解记忆对孟子的简单介绍。 4 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音和不会读的断句。 5 学生按要求齐读课文。


6、学生赛读。读得好的,加以鼓励。 第二板块(译读) 四、整体把握文意,译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能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对抗赛。

规则: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两人(同桌)为一组,低分为 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 5 分, 直到扣完

为止。

1)第一轮:翻译全文(看谁又对又快) 两人分别翻译课文,相互质疑、解疑、扣分。 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 (多媒体展示) 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天下之所顺 加点词的用法: 革非不坚利也 时不如地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然而不胜者

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 第一轮略 第二轮:

畔:畔通“叛”,背叛

城:内城;郭:外城 去: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护城河。今指水塘。 凭;用。 的;代词;至叽 精良;有利 顺接连词可不译;转折连词,译为却。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 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众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受到帮助的人就不多。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有得到天气时令的原因,可是这样却不能够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 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呀!

凭着天下归顺这一点,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胜利。 7、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8、学生留心听 规则。

9、学生参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再加上平时知识的积累,翻译全文。

10、两人独自完成文言知识练习。并相互对照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错误之处,评分。

11、学生根据教师所点拨的内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数,并把错误的地方订正。 第三板块(思读) 四、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多媒体展示相关题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3)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 教师最后明确:


1)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 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3)“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4)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 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

12、学生边读边思考,共同合作讨论、交流。并作出发言。

1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四板块(悟读) 五、自主评价,扩展思维 1)有人认为:

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不能靠“天时” “地利”, 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 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属论说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论点,说明“人和”在 战争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 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作结: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且又贴近生活,切合实际,拓展自己 的思维,使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审美情趣。希望继续发扬。

四人一组,学生实行分组讨论,相互补充,然后在班上发表各组意见 第五板块(作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在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短的演讲。 (下节课进行)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e32552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