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儒家文化比较及启示

时间:2023-01-24 12:2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韩儒家文化比较及启示

作者:郑媛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我国的国学,儒学理应受到正确而客观的礼遇,但事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儒家文化在中韩两国相似的历史入手,通过对比中韩儒家文化的现状,并借鉴韩国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对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之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 韩国 儒家文化 比较

作者简介:郑媛媛(1984.12) 女,汉族,吉林省社会科学 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207-01

儒家文化在中韩两国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学在两国流传至今日,韩国已经成为了公认的儒学的样板国家。而在中国的今天,儒学似乎成了稀罕物,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越来越弱小。在越来越贫瘠的文化土壤里,该如何弘扬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下面从中韩儒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儒家文化在中韩两国的历史和现状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文化圈,儒家在两国有着类似的历史,但却有着不同的现状: ()中韩两国儒家文化的历史沿革

从孔子算起,儒学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西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法的引进一步步削弱了儒学在中国的地位,新文化运动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几十年的时间人们都是在批判孔子儒家,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被作为文化垃圾试图从民众的思想中清除掉,这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猛烈冲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就此结束。 韩国儒学从传入至今至少已有了两千年的历史,在韩国的三国时代,儒家思想随同作为儒学载体的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儒家直接吸收中国汉代儒学并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学问、生活的基本内容,构成了三国时代的主流社会。在七、八世纪之交 ,儒学在古代韩国已基本健全。在进入近代以前,儒家一直是韩国社会文化的精神与主潮。在韩国历史上,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鲜朝末期至1945年为日本殖民占领时期。韩国人民正是凭借儒家思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致抗日,迎来了1945年的光复。 ()中韩两国儒家文化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大陆的儒学热逐渐升温。一批现代新儒学家受寻求儒家现代化的理想驱使,费神地设定了种种实现儒学现代途径,尽管如此,由于难以消解现代民众在情感上的排斥,他们推行儒家现代化的过程举步维艰。到了21世纪,一些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于是,我国更是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重新崛起的儒学复兴运动,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主流,儒学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已经渐渐走向低谷,甚至陷入了危机,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无疑对儒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韩国的今天,儒学已然融入民族的潜意识之中,变成民族集体性格和无穷的精神力量;它把儒家义理精神应用于民族主义上,把伦理道德视为治世之宝典,把君臣父子观念作为修身养性之德铭。而儒家也已经大众化,贯穿于韩国的社会生活当中,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与对人关系等等,无论其宗教如何,大都是来自儒教的。儒学决定了德育的实践形成儒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作为最接近汉字元文化圈的汉字亚文化圈的大韩民国的国旗、国徽都是古代中国的太极图;韩国的教育电视节目仍然每晚播放反映中国儒家思想的《论语》等传统教材的学习辅导。

二、比较儒家文化在中韩不同的状况

儒学是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始于中国却昌盛于韩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仍通过分析儒学在两国的方方面面,探讨如何才能使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 ()比较中韩多元文化下儒家文化的状况,探求对待

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20世纪60年代至今,韩国的六次教育改革都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韩国民族精神为根本,吸收外国文化中的有用内容进行改革,韩国的道德教育是将东方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相结合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东方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结合。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但是中国目前仍然是西学为主,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也是西学,儒学并没有与其思想相对应的地位,儒学只是西学的附属,儒学不是一个独立学科。文化多元化不应该是以牺牲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代价,也不能故步自封,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多元文化,充分发扬文化传承、选择与创新的功能:

(二)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儒家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ef84b5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