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试述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2.试述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 3.试述“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的主要责任。 4、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5、试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试述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7.试述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责任制。 8.试述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特点。 1.试述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并非单纯概念上的替换,两者在内涵与外延上均有很多区别。 (1)传统的师范教育主要指教师职前培养,带有很强的终结性;而教师教育包括教师的职前、入职与在职三个阶段的教育,是连续一体且终身性的。 (2)传统的师范教育是独立、封闭、定向的;而教师教育具有开放性,它允许其他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与培训。 (3)传统的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未来所教科目的学科知识教育;而教师教育在内容上超越了学科知识,扩展到教师作为社会人、专业工作者的所有方面,它包括人文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思想品质与健康体魄等。 (4)传统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采用的是几年一贯制的形式;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有2+2、3+2、、4+1、4+2等模式,大学后教育是它的趋势,教师资格证制度是其教学质量的保障。 (5)传统的师范教育机构只有师范学校或师范大学;而教师教育机构包括各级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甚至教师任职的中小学校等等,它既包括大学教育也包括校本教师教育。 2.试述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由原先的中央集中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地方和学校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地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取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与上述三级课程决策主体相对应,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部分。 (1)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目标侧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实施形式上是强制性。一般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 (2)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设置的课程,是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区域性和本土性特点。一般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开设的课程,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试述“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的主要责任。 (1)在经费保障机制上,增加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2001年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把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集中管理(实际发放数低于国家标准工资的,按实际发放数上划)。 (2)在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乡(镇)村无权聘任农村中小学教职工。 (3)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实行竞争上岗。 (4)撤消乡(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不再单独设置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1-2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的教育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 (5)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限期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 4.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与其它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课程,它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统整了多学科课程的知识,因为单纯地获取知识是学科的,而解决问题做事是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它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2)实践性。实践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人们能力的形成机制最终是以实践为动力的,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性是人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特点,没有实践,就不会形成全面能力。 (3)真实性。许多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虚拟的事物来进行。但能力的获得,特别是一些实践能力的获得,虚拟的事物就很难完成了,它需要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体会。 (4)合作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里有合作学习的可能和机会,可以合作完成问题和项目,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共享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合作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的单一性,把活动课程列入了法定课程;冲击了义务教育教学传统的“三中心”——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开辟了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学生生活等新的课堂;初步打破了灌输陈旧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通过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方法,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训和锻炼。 5.试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8.试述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特点。 从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可以看出,虽然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条件不同,各个国家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范围、要求上有所区别。但是,通过这些国家进行的教育改革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各国义务教育普及过(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6.试述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结构与改革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课程结构的改革表现出以下特点: (1)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 (2)选修课与必修课程更好地结合。 (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超越教育工具化的倾向。 7.试述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责任制。 所谓校长负责制,指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和行政首长,在学校里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指挥权,校长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面责任。 校长的职权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决策指挥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对本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学校内部各项制度改革等。 (2)人事任免权。校长可以对本校内的中层干部和副校长进行提名和任免,但是要与学校党支部共同商讨,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3)教职工奖惩权。校长有权按照国家和本学校的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职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校内规章的教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校长制定奖惩方案同样也要听取学校党支部的意见。 (4)学校经费和设施使用权。校长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支配和使用学校的公用经费,以及教育教学设施和学校其他资产。 当然,校长在行使上述权利时,要处理好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保证学校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 程中有许多共同之处。 (1)普及义务教育受很多因素影响 (2)从实际出发是实施义务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 (3)通过教育立法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4)对处境不利群体给予特别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3bdd2f0066f5335a8121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