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身高)大家的身高都是1米多,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米尺和米。 (1)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仔细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再一次体会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2) 让学生拉直米尺张开双臂感受1米有多长。 3. 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教室、墙壁、窗户、柜子的长度 4.量一量。 (1)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墙壁有多长,柜子有多长、窗户有多长?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②小组合作选择物体开始测量。 (3)汇报测量的结果。 (4)认识米的作用: ①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②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方法指导:可以记住自己熟悉的物体长度,然后进行对比,确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操作,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2.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方法。 3.完成教材P54“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 “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一米有多长(1)”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的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2.结合教材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时,课件出示长颈鹿和乌龟去动物游乐园玩的情境图,引发思考,1米是多长呢?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3.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然后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然后又让同学们前后站成一排,看看多少人有1米;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 [不足之处] 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有的孩子找的不准确,说的比较模糊,与刚刚认识米,还没有形成表象有关,因此,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①先估计1米大概从地面到老师(同学们)身体哪个部位; ②估计完后同桌合作,实际测量;伸开双臂,看看1米有多长;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③活动:前后站成一排,站多少人有1米; (3)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2966f7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