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用典中的“以汉喻唐”现象

时间:2022-04-16 10:1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用典中的以汉喻唐现象

作者:赵炳慧

来源:《语数外学习·上旬》2013年第12

古代诗人巧用典故,这是古诗常用的手法。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苑里,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以汉喻唐

1.借汉皇喻唐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叙述唐玄宗一心想找美女,明明是唐皇,却偏说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由于汉朝最有代表性的皇帝是汉武帝,因而也有将其说成武皇、武帝的。杜甫的《兵车行》即是最鲜明的代表,其《秋兴八首》中写道: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这是作者在谴责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行为。

2.借汉代宫殿喻唐朝宫殿。《长恨歌》中叙述唐玄宗在平定战乱后回到长安,看到宫里的荷花和柳枝,联想到杨贵妃的面孔和眉毛,用了太液芙蓉未央柳的句子,其中的太液池未央宫就是汉朝宫殿建筑的名称。

3.借汉兵汉将喻唐兵唐将。如曾参的《轮台歌》中的汉兵屯在轮台北,用汉将喻唐将;又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汉将辞家破残贼。此外,边塞将领念念不忘的屡建奇功又深受士卒爱戴的汉代将军李广也常出现在唐诗中,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燕歌行》中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记李将军,说的都是他。

4.借汉时匈奴喻唐朝突厥、契丹等外族,用单于指代这些外族首领。如曾参《走马行》中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卢纶《塞下曲》中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汉唐两朝都曾多次在北方边塞用兵,而作战情况又大致相同的缘故。

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运用典故的一种习惯,究其原因,首先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汉代国力强大、幅员辽阔,其繁华鼎盛令后代士人向往。借汉代这个出口,唐代诗人心中激荡着的英雄之气与万丈豪情得以喷发,因此要表达自己身为唐朝人的骄傲与自信,充满了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用的是汉代名将窦宪大败匈奴、勒铭记功的典故,实际上是歌颂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军在青海西大败匈奴的丰功伟绩。

以汉喻唐也是讽喻政策之失的好方法。最著名的诗句要属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借汉武帝的好大喜功批判唐玄宗的黩武国策。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的史实,讽刺晚唐那些荒于政事、不知用人的封建统治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1c746467ec102de2bd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