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很多包括

时间:2023-02-27 22:08: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整合的类型有很多包括 1. 课内整合

依据课程标准,将本课学习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既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形成对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对原本零散知识的串接整合。

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

①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②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③经济: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走廊地区;

整合时要注意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要求的层次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单项到综合、由理解到应用等。

2. 单元内整合

理解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各课之间的联系,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专题式整合,以一条主线进行一个全局和整体的设计,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好的理解具体现象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单元涉及时间为一战后到二战,大致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为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二为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 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部分被编入下一单元,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3. 单元间整合

⑴按时序整合各单元内容

⑵中外历史整合

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进行中外历史的整合,既能时刻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又凸显“世界史”的真正含义,以弥补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学习历史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体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历史的尊重和认同。


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

第一,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此后,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不同民族间的来往与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第二,民族迁徙。民族迁徙是民族间交往的开端,它往往会导致民族间的激烈冲突,也为出现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秦朝迁徙50万中原人到珠江流域,与越族杂居;三国开始一直到南宋,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与江南人民一起共同开发江南,自东汉开始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人民大量内迁,同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元朝统一后,许多汉族人民迁到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明末清初,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由于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长途跋涉,返回祖国。各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点;自然灾害导致生存环境变坏;战争的频繁;受到其他强大民族的进攻和威胁等。

第三,友好交往、相互学习和交流。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73年,东汉为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派班超出使西域。隋炀帝曾派人去西域,不少西域商人来到长安和洛阳。唐朝时,东北靺鞨族建立的渤海政权派人到长安学习,汉族工匠把精巧的手工技术传到南诏,文成公主入吐蕃。宋辽之间、宋与西夏之间的互市贸易等等,都促进了民族交往。

第四,“和亲”、“册封”。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等,都有利于民族交往与融合。

第五,统治者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 学科间的整合

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包容其它学科的发展历史,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使教材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ea09dc7f1922791688e8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