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笔记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答: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看社戏②写了什么经历? 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③这段经历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农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德。④以及与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鲁迅,原名周树人,著作有《狂人日记》,我们曾阅读过他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第22节—23节主要运用了环境描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写出了什么? 答:既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美,同时表现了看戏后的兴奋心情。 4、“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回望”两字主要写出了什么? 答:写出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5、“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角度进行描写?“漂渺”突出了什么?“罩”又通过什么角度描写了什么? 答: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戏台如仙境般的美,用了听觉、视觉角度进行描写,更突出了江南水乡月色下的戏台如梦如幻的特点,充满了童话色彩。“漂渺”突出了戏台如梦如幻的特点。“罩”通过了视觉描写,表现了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本体:戏台 喻体:仙山楼阁 6、“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于哪里相呼应?写出了什么? 答:与“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和“回望”相呼应,写出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7、“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写出了什么? 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突出了夜已很深,为后文“我”和小伙伴归航时偷豆埋下了伏笔。 8、“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写出了什么? 答:写出了孩子兴奋的心情,他们并不因为夜深而疲倦。 9、“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写出了什么? 答:写出了夜的宁静,航速更快。 10、“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都停了艇子开始喝采起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船的速度快,给了它生命与活力,充满了童话色彩,栩栩如生地描写出了身边的景色如梦如幻,处处处在神话中,“背”“蹿”既充满童话色彩,又突出了船的速度快,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写出了作者看戏后兴奋愉快的心情,所谓是情景交融。 11、“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的作用是什么? 答:反衬出船的速度快,承上启下,从侧面引出下文偷豆,吃豆的趣事。 12、“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答:是语言的间接引用,写出了桂生机灵勤快。 13、旺相:茂盛。 14、“大家都赞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看社戏后兴奋、愉快、又饥饿。 15、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的特点,请列举几个。 答: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能力很强、富有组织力和号召力 桂生:机灵勤快。 阿发:善良、淳朴、无私。 16、“‘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写出了什么? 答:此句写出了双喜考虑问题周全。 17、“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地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的多呢。’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答:是动作描写和语言的直接引用,写出了他的善良、淳朴、无私。 18、“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是什么描写? 答:是语言的间接引用。 19、文章22-30节些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当中穿插了不少的环境描写,环环相扣,让读者看完后回味无穷。 20、第27节中“仍然慢慢的”和“船行的却慢了”相呼应。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都剥豆”表明分工明确。 “用手撮着吃”因为豆烫。 “豆荚豆壳全抛在„„痕迹也没有了”是为了避免偷豆、吃豆的事被发现,写出孩子们考虑周全。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表现孩子们既能想到可能发生的矛盾,又表现了农村少年的活泼、机智、调皮,以及善良和无私,因此这次夜晚去看社戏令我终生难忘。 21、第28节写出了双喜完成重任,照应全文。 22、第29节主要写出了母亲接我们回去。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担心、怜爱、焦急的心情。 母亲“生气”是因为回来得太晚了,怕孩子们出事。“高兴”在这些少年安全地回来了,很守信用。 词语解释: ①向午:中午 ②纠葛:矛盾 23、第31节“并没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并不是八公公不知道,而是因为八公公的宽容。 24、第32节写出了六一公公与小朋友的矛盾,而且六一公公很有心。 25、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纯朴、热情、好客的人。 26、第33节中双喜的语言表现了他很有理由,很老练。 27、第34节和第40节的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 28、在“我”和六一公公的对话中,写出了戏很好,豆很好,人也很好。 29、第38节中“竟”表现了我的出乎意料,因为我和玩伴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但是他却不生气。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用了比较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他的豆好,同时也突出了“我”这个读书人对他豆的赞赏,令他很有面子。体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30、第39节“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表现了六一公公对我的夸奖。 31、总结全文,点出看社戏那一夜的戏好,豆好,人也好,升华了主题:①突出了那一夜看社戏吃豆的难忘。②突出农村少年的友好的怀念。③突出了对那种自由的充满浪漫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2、文章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热 爱 故 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5ae84f90c69ec3d4bb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