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3、读写结合,进行描写性的片段作文训练,提高描写能力。 教学思路: 本文篇幅比较长,内涵丰富,尤其文章开头对“社戏”只字未提,初一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产生困惑。因而如果按记叙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学生理解有较大的障碍,倒不如,把文章的结尾作为“突破口”,顺“瓜”摸“藤”,反其道而行之,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乐事”,以童心理解童趣。在回忆中展开互动。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1、搜集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2、查阅资料,了解 “社戏”是什么? 《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社”就是土地之神。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叫做“社日”。 唐朝以后,百戏(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在我国兴盛起来。人们往往在社日自发演戏、看戏取乐 3、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标划生疏的字词,给各自然段标号。 4、抄写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在童年都经历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童年都有自己的朋友,都参加过一些令人难忘的游戏活动,你们还记得这些事情吗?能不能给全班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或故事?或者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以引起对童年的回忆。 教师:然而你们可知道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小时候最难忘的是什么? 2、预习检测:(10分钟) ①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xùdāo( ) dàimàn( ) cuānduo( ) jiǎojié( ) yōuyáng( ) piāomiǎo( ) yīxī( ) ②给加点字注音;归省( )潺潺( )凫( )水 行( )辈 ③正音 (教师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uì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旺相:xiàng 棹着小船:zhào 停了楫 :jí 一折戏 :zhē 撮着吃:cuō ④ 填空 鲁迅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 ⑤ 《社戏》选自小说集( ) 了解题目: “社戏”是什么? 《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社”就是土地之神。民间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叫做“社日”。 唐朝以后,百戏(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音乐技艺)在我国兴盛起来。人们往往在社日自发演戏、看戏取乐 二、讨论解决问题: (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教师: “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戏好不好看呢? 讨论结果: 戏: 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来踱去”唱,后来索性坐在交椅上唱的老旦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仅此而已!于是,双喜他们“喃喃地骂”。“我”也“忍耐地等”。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豆: 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证。况且,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带有泥土气,缺少调味品的豆,很难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 (二)教师: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寻求答案。 讨论结果: 并不是“戏好”“豆好”,而是人好,景也美. 1、 人好 双喜: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周到,办事果断,很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是个孩子王。 理由:①真正把无船问题解决的是双喜(租不到船就借船) ②解除大人疑虑的是双喜。(打包票,三条理由十分充足) ③出发时,站在船头,水性最好,划船技术最熟练。 ④安排船上的坐法很讲究,说明有组织能力。 ⑤第一个提出返航且大家都赞成,善于掌握大家的情绪。 ⑥告诫大家不要偷得太多,以免被大人发现,说明他比较细心。 ⑦与大家商量对策对付八公公。 ⑧巧用“请客”对付六一公公。 阿发:憨厚淳朴,待人真诚。 让小朋友偷自己家的罗汉豆。 六一公公:朴实善良,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对别人却又那么慷慨大方。 结论:他们的办事能力,劳动本领,真挚的感情令人敬佩。 2、景好 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喜欢的课文中景色描写的片段朗读并分析。 主要景物: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色。 结论:那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小结:平桥村的风光、平桥村的人们、平桥村的空气,使“我”领略了生活的自由自在,是“我”在城镇从未经历过的,这样一来,普通的豆不好吃也好吃了,乏味的戏不好看也好看了。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一段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对童年时的朋友的思念,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师:大家很显然可以发现:本文题目是《社戏》,可前三段只字未提,那么前三段写了什么,与后文有何关系? 学生阅读讨论。 结论:主要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这里可以不学那些难懂的古文,彼此之间平等相待,有钓虾、放牛等趣事。“我“在这里受尽了优待,当然是“我”的“乐土”!这样的乐土上,又有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大人小孩当然毫不奇怪。这样的乐土上,再普通的豆,再乏味的戏也自然与众不同。 三、研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11节,(月夜出航)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①大声朗读:注意体会“我”此时的感受。 ②我上船时的心情:轻松、愉快(与前文的着急心理形成对比)。 ③出发时的划船动作及作用:拔、点开、磕、退后、出、架起,这样突出了他们划船技术熟练 ④多角度描写“我”的见闻感受: 嗅觉 清香 触觉 扑面吹来 视觉 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听觉 歌吹 想象 戏台、渔火 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我们在童年时期,大多数都因为幼稚或好玩,作过一些调皮的事情,甚至某些恶作剧,长大后回忆起来自己都觉得好笑。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必要持批判态度,因为它早已过去。正如本文中鲁迅先生所描述的“偷豆”事件,这是童年的真实。请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童趣真实的再现出来。 板书设计: 双喜:聪明能干 戏 人 阿发:憨厚淳朴 好 六一公公:朴实善良 月夜行船 豆 景 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d9e2511711cc7931b716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