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4 灯笼【省一等奖】

时间:2022-05-11 03:3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第4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重点)

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赏析本文写作特色。(难点) 3热爱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重点)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看到灯笼你会想到什么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 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 箫的散文《灯笼》。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后解读本课目标) 三、作家作品介绍,生补充记录。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四、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重点强调:斡旋wò 幽悄qiǎo 霍骠姚piào 怅惘chàng wǎng

五、整体感知 引灯笼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做好批注。

找到文中区别 “回忆” 与“现实”部分的标志性的词语,尝试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六、细节感知 忆灯笼

自主学习(二)

1、作者回忆了哪些“灯”围绕这些“灯”,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解读课题:“灯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主旨探究 品灯笼

自主学习(三)

1、自由读1112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结尾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2、讨论:最后一段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3、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期,强邻虎视眈眈,大兵压境,蚕食我国大片领土。19319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过着屈辱且贫困的生活,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吴伯箫这一时期的散文,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乡土的深情眷恋,对现实的不满,也透露出人民被压抑着的愤怒情绪,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4、展示九一八图片,激发学生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 八、延伸阅读 悟灯笼

师生齐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土地的誓言》,并将它与本文进行比较,说说两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历史文化 灯笼 个人情感

以小见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af926c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