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

副标题: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

时间:2024-01-06 04:5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课程目标[了解]: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

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

①时限性 ②具体性 ③预测性 ④操作性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对学生的研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兴趣个性差异

对社会的研究: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需要。

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

二、课程内容[了解]:当前,中小学课程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部分组成。

(一)课程计划

定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构成: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课程标准

定义: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三)教科书

1、概念:

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教科书的编排

直线式、螺旋式

3、教科书的作用

(1)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学的主要依据

(3)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任务

(4)确定主要教学活动

三、课程评价[了解]:(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料,对课程的编制过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由“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泰勒提出。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

新东方网课推荐:2017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模块: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hYI.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