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 安岳县毛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汪俊伟 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答谢中中书》 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美;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们常常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CAI展示)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答谢中书书》,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一下。 二、解题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1)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题目。 答是答复,回复的意思;谢中书指谁?指谢徵。这两个书字是同一个意思吗?不是,前一个是官名,因为谢徵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为谢中书。后一个书,即书信,是一种实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我们后面要学的《答司马谏议书》。从“答”字中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写给谢徵的回信。 关于作者陶弘景,我们要掌握其关键词,(CAI展示)朝代?(南朝)字号(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评价(道教思想家、教育家)作品(《陶隐居集》) 通过作者的自号和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隐士,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位诗人是相似的?(陶渊明)。他们相处的时代差不多,都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CAI出示背景简介)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文中的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也表达了自己期望与古今往来的文人雅士比肩,反映出自己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下面我们将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走进作者的心灵。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在读课文前老师强调两个字的读音。(CAI展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同学们,读后之后,你发现本文在语句字数上有什么特点?(四字短句多),四字短句语言凝练,意蕴丰富。那么四字句的节奏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划分的呢?(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长句要根据文意来确定停顿,如谓语与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这课后面有几个长句该如何划分奏呢?(CAI出示朗读节奏并播放录音)跟随录音把握一下节奏。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在理解文句前,老师先提示几个相对重要的词语。(CAI展示) 2.(CAI展示)提示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四时具备四季。 ..晓雾将歇歇:休息。这里是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奇异,奇妙。 ..3.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自己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先同桌讨论一下,如果同桌交流也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译文,划出疑难,讨论交流。集体解疑。一个学生译文,大家订正。最后自由朗读。 四、欣赏分析,体会文章内涵及特点。 1.文中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识)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一个“美”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山川景色秀美的?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教师完善板书) 明确:语句: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作者怎么评价这种美景呢?(欲界之仙都)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感情:归隐山林,沉醉自然,超凡脱俗,欣然自得。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4、表达了什么感情?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CAI展示) 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虽然只有寥寥六十八个字,但包罗四时,兼顾晨昏,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像一幅怡神悦情的山水画,让人欣赏不够,回味无穷。 五、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总(统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具体写景 仰视俯视平视远视动静(写作手法) 山水石壁丛林翠竹早晨黄昏 (高峰、清流石壁丛林翠竹晓雾、猿鸟夕阳、沉鳞)(具体景物) 高峰入云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清流见底四时俱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江南山川秀美图) “人间仙境” 感叹抒怀:欲界仙都 ....总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45154e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