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陶艺活动中运用不同形式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陶艺活动是引导幼儿用陶泥塑造事物形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活动一方面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陶艺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立体三维空间感,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陶艺活动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在进行陶艺活动时如何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陶艺活动;审美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一、在陶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为了切实提时能够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接触美和感悟美时的表现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对幼儿进行技巧的训练,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幼儿的审美潜能。例如,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对车就有一定的概念,特别是对于男孩子来说,非常喜欢各种类型的车子玩具。因此在进行中班泥塑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这个活动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车子的特征说出来,然后在黑板上大致勾勒出汽车的形态,然后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汽车赋予相应的零配件,实现实际生活和想象的有效结合,从而将幼儿观察到的结果用艺术形象的方式塑造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在组织幼儿陶艺活动时,所应用的辅助材料对于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倘若幼儿所使用的泥塑材料以及辅助工具十分顺手,配合上其他材料,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陶艺作品的美感。泥塑材料通常来讲包括生活用品、手工用品以及自然物品等类型,在幼儿进行陶艺作品的创造时,通过对辅助材料进行挑选,能够大大提升作品的形象。 二、在陶艺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合格的道德教育也是陶艺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基础通识课程不同,艺术形象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艺术教学时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其所获得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平时上课时空洞的说教。因此在进行陶艺活动中陶艺作品的选择时,教师需要选择具有健康意义和完整艺术形式的作品进行教学。通过以这种陶艺作品作为基础进行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升华幼儿的思想品质,培养出幼儿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进行陶艺活动教学时我们可开设专门的幼儿欣赏课,借助多媒体来将幼儿塑造出具有良好寓意的陶艺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在进行幼儿欣赏课时借助一些图书让幼儿欣赏我国的青花瓷等高雅艺术作品,让幼儿体会到陶艺所带来的美感,同时深入的感受这些优秀作品对自身的影响,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在陶艺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德化,享有中国瓷都、世界瓷都美誉,陶瓷文化教育资源丰厚,对开展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创造有力条件。瓷花工艺历史发展悠久,其清新淡雅、动态逼真、精美细腻的艺术工艺令人赏心悦目。因此,我设计了大班陶艺欣赏活动《瓷花朵朵开》,通过欣赏让幼儿感知欣赏瓷花艺术的精美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美,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陶瓷文化的美好情感。 欣赏感知主要有三个环节:赏——瓷花艺术美;看——瓷花的故事;做——花儿朵朵开。通过这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充分欣赏、感知、体验瓷花的艺术美、独特美、人文美。首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交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瓷花的艺术美和造型美。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瓷花制作工艺,引导幼儿通过观看“美丽的瓷花”和德化瓷花工艺大师塑造瓷花的微视频,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瓷花的艺术魅力和瓷花艺术大师精湛的技艺。最后,启发幼儿大胆尝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塑造花朵,体验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为幼儿创设了充分的感知、欣赏、尝试的机会,满足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需要。 四、在陶艺活动中对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行塑造 研究人员表明,一个人完善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认知结构、道德结构以及审美心理结构三个方面,这三个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艺术综合教育的参与便能够实现以上三者的有效融合,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儿童审美他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成人不同,幼儿正处于审美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其审美活动具有整体性、主动性以及随意性的特点,因此倘若使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的审美要素相通,并将其以艺术综合教育活动的形式呈现给幼儿,那么幼儿的审美经验便会从过去零散、分散的情况向整体、宏观的方向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进行幼儿的陶艺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欣赏融入活动当中,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欲望。而在具体的塑造过程中,教材的内容应当是形象优美的,既能够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同时还应当具有审美功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大班陶艺活动《千手观音》时,教师可通过向幼儿讲述千手观音的故事,感受妙善公主的至善至孝,从而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来进行故事情节的塑造。 五、在陶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进行培养时,教师需要摒弃自身所遵从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幼儿表达情感以及审美观念时进行鼓励和认可,这样能极大的提升幼儿的自信和表现力,加速树立幼儿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和成人相比,幼儿更加倾向于将现实中的人和事物虚拟化、童话化,借助童话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认可和讨厌的东西进行进一步的美化和丑化,使得幼儿创造的作品充满稚气。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时,需要尊重幼儿的思维,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艺术和审美情趣强加于幼儿的理解至上,而是让幼儿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加速自身审美观念的形成。同时,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将审美技能和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需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时,幼儿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始终起着辅导、规范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射你新发展规律,在陶艺活动的技巧方面加以适当的引导,以培养其审美能力为主,实现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技巧的共同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娟.关于幼儿园大班陶艺主题活动内容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06):210. [2]李娟.幼儿园陶艺教育活动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227-229. [3]朱伟.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9(34):62-63. 作者简介:林清凤(1987-02)。女。汉族,籍贯:福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艺术活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利用陶瓷资源创设幼儿园主题文化区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为FJJKXB19-795)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41614c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