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中猫头鹰文化意象探究 [摘 要]不同民族的文化环境赋予概念意义相同的动物不同的文化意象,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不同文化的魅力。笔者通过对猫头鹰在中西文化中的文化意象的探究,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情感移情,以便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猫头鹰 中西文化 意象 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有两个特性,一是共性,二是相对性。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相对性。文化意象作为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形成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是民族文化背景的主要反映形式。猫头鹰意象作为一个动物意象,揭示不同民族相关的宗教、神话故事、民俗、民族认知和想象力差异等文化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猫头鹰意象 中华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主要有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其中,图腾崇拜较为高级,因为它使用中华先民较高的原始思维,即类比和联想。远古时代,人们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水平低下,原始人相信自身和某种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特殊的亲密关系,并将其作为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希望得到这些动物的保护。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生活在辽西地区红山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像猫头鹰一样在黑暗中自由飞翔,捕捉猎物,避免伤害。猫头鹰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动,可以飞向高空,又给人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一种必然。商到西周,猫头鹰多作为吉祥鸟被普遍喜爱。 对于统治者和兵家而言,猫头鹰属于猛禽,象征威武,象征胜利,象征军容。在《鲁颂·泮水》篇中,有“翩彼飞鸨,集于泮球”依据记述了鲁战祝捷的情景,其中,鸨就是猫头鹰,其鸣叫就象征凯旋。 对更多的中国人而言,猫头鹰外貌丑陋,叫声凄厉带着绝望,充满杀气,对腐肉的敏感,昼伏夜出,如黑暗的幽灵,给人更过的则是恐怖、厌恶的感觉,将它称之为不祥之鸟、报丧鸟、逐魂鸟,看作死亡和黑暗的象征。《诗经·鸱虢》一诗写到:“鸱鹗鸱鸦,既取我子,无取我室”,体现了猫头鹰的残忍;《说苑·鸣枭东徙》中“枭与鸠遇, 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表现了臭名昭著的猫头鹰由于无处可栖的凄凉。民间也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显而易见,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显然更多扮演的是一个丑陋阴暗的角色。 二、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猫头鹰意象 《圣经·以赛亚书》第34:9-11章中关于耶和华惩罚仇敌时对以东和埃及荒废描述中有猫头鹰的描述,猫头鹰和乌鸦同时出现,可见人民对猫头鹰的厌恶。和中国不同的是,在西方的主流社会,面目狰狞、叫声凄厉的猫头鹰确是智慧、机警、思考的象征。从英语谚语“As wise as owl”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他的智慧的肯定。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是一只小鸮(猫头鹰的一种,被认为可预示事件),因而古希腊人把猫头鹰看作雅典娜的化身和智慧、思考、夜读的象征。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将哲学定义为“热爱智慧”,罗马人再征服希腊后也用自己的智慧女神密涅瓦替代雅典娜,后人用密涅瓦的猫头鹰指代哲学。 同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在所有猛禽中只有猫头鹰眼里蕴藏着火,所以在没有星光或月亮的夜里,它也能洞悉明察一切,代表者预言家。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认识思想,认识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 三、意象差异的探究 猫头鹰属鸟纲,鸱科鸟类的通称。头部宽大似猫头。喙和爪呈钩形,十分锐利。两眼位于头部正前方,视野宽广。飞行时无声。昼伏夜出,以鼠类为主食。猫头鹰是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人们常将某些品质或特征和某些动物联系起来,而这些品质或特征又影响人们对于这种动物产生的情绪或反映,这种联想甚至没有科学依据,和该民族神话宗教、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思维方式、民族认知和想象力等因素关系,由于上述文化因素对动物词汇意象的影响不同。古希腊罗马宗教神话在古希腊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古希腊罗马文化又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猫头鹰多是智慧、机警、思考等惹人喜欢的形象;在中国,关于猫头鹰的神话传说很少,传统经典文献记载的多是反面形象,人们受其影响,中国人自然联想出猫头鹰死亡、黑暗的意象,所以猫头鹰在中西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同蝙蝠、龙、熊等动物文化意象一样在中西文化中存在意象主色调的差异。只有认知这些意象的差异和原因,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的解脱自己本土传统文化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0e6071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html